正文 第1章(1 / 3)

心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療心”。心療大方法不但能使很多人從社會、心理、生理的角度,對自身疾病及其影響和防治都有一個全麵的認識,而且還能幫助不少人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心療還是人們養生的法寶之一,隻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人生。

1.什麼是心療

作為擁有智慧的高級生命體,人體每時每刻的喜怒哀樂都會受到影響。好心情會給人的身心帶來一個好的體內生存環境,不好的心態、心境同樣會給身心帶來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長期生活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例如長期抑鬱的人、心胸狹窄的人,就比較容易罹患癌症、心腦血管病等。

心理平衡與精神愉快有著相同的意義。人的精神和軀體是統一的有機體。有益的心理作用可增進健康,有害的心理變化可促使疾病發生。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黃帝內經》曾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記載,說明情感變化對五髒功能的影響。

有兩則曆史故事非常能說明問題:其一,古有八府巡按,壓力過重,憂鬱成疾,久醫無效。最後請得醫生確診後,對巡按說:“大人乃月經不調症。”巡按一聽,哭笑不得,將醫生轟出。自思:世上竟然有如此男女不分的庸醫,真是可笑之極。事後每想此事便於捧腹大笑一場,過一段時間,其病竟不藥自愈。其二,為人所共知,就是戰國時,伍子胥被困韶關,無計可施,一夜竟愁白了頭發。那麼,這兩則故事的結局雖截然不同,但卻都是由於心理因素變化所促成的。

據世界各地的研究調查發現,長壽老人往往都性格開朗,熱愛勞動,對生活充滿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反之,抑鬱寡歡、多愁善感、心胸狹窄、生活空虛、孤陋寡聞,往往加速衰老,罹患疾病。因此,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精神因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良好的精神狀態對於健康長壽有著重要的影響。

而心療主要則是調攝心神,改易心誌、移精變氣。《素問?移精變氣論》對此有專門的闡述。移精變氣也就是為病人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充分利用有益於心身健康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以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良好效果。

2.心療勝過藥療

心神主導著一個人的神誌,也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意識以及思維活動等。心神隻可得,不可失,隻宜安,不宜亂。人體五髒隻要受到創傷就會導致精神上的渙散,精神渙散則會導致神誌衰減,進而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以上三者彼此相互聯係,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現代醫學也證實,人類疾病的80%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引起的,如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事實上,人的精神狀態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古往今來,醫家、道家、養生家都十分重視精神調養對疾病的治療,積極探討精神治療和心理養生的作用。人的情誌和精神狀態的變化,會直接引起機體各部分相對應的變化。《內經》中指出:“金克木,怒傷肝,悲勝怒;木克土,思傷脾,怒勝思;土克水,恐傷腎,思勝恐;水克火,喜傷心,恐勝喜;火克金,悲傷肺,喜勝悲。”所以治病首先要治心,養生也要從養心開始。著名醫學家石天基的《祛病歌》:“人或生來氣血弱,不會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樂,病都卻。心病還將心藥醫,心不快活空服藥。且來唱我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藥。”說的就是精神治療和心理養生的功效。

有個小故事,講的是一位老人在十幾年前被確診為乳腺癌骨轉移。當時的骨科醫生對老人的兒女們說,老人大概還有3個月的壽命,最多也就半年時間。

當時,老人的子女沒有將實情告訴老人,而是來了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她得的是骨質疏鬆,需要經常通過中藥補補鈣,慢慢就會好了。這是在這善意的謊言裏,老人沒有心理壓力,同時,老人的心態很好,仁厚、豁達、從容,心中充滿仁愛,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精神狀態幫助老人支撐抗癌12年卻仍然健在。

後來,在老人知道實情時,說道,這是由於兒女們的不拋棄、不放棄,才使得她活到了現在。但是她的子女們卻透漏說是由於老人寬容豁達與遇事處變不驚的生活態度,才使她堅持與癌症抗爭了12年。這一切都是老人的精神在支撐著自己,同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自己的兒女,一家人在一個和諧的氛圍裏相互扶持,共同抗癌。在遇到緊急的事情時,老人常會寬慰地說:“孩子,有天大的難事也不要怕,理清了頭緒,再著手眼下。”

當然,除了心療之外,目前的氧療和吸氧保健等藥療方式也備受大家關注。一般來說,用於治療疾病和糾正病理性缺氧的用氧稱之為氧療,常見的是用於搶救危重病人的緊急氧療,我們稱之為急救輸氧;氧保健一般用以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這是糾正生理性缺氧。氧療和氧保健都是利用及時的補給氧氣,來改善機體組織的供氧情況,促進入體的新陳代謝,起到治療疾病、預防病變、消除疲勞、增強體質以及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等各方麵的作用。

雖說藥療在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老年醫學、急救醫學、康複和保健醫學等方麵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藥療需要借助於外部環境,而治療疾病和養生的重中之重是調節我們自身的組織以改善身體狀況,這個調節源於自身。而人的情誌控製人的思想和行動,七情六欲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所以藥療不如心療,若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將會取得更佳的效果。

3.心理感冒帶來的危機

每在季節交換之際,人們大多會在不經意間患上感冒。這段期間,也許你會覺得十分難受,並盼望著身體盡快康複。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會感冒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也會感冒。雖然情緒上的感冒並不會讓我們流鼻涕或者是打噴嚏,但它卻會讓我們很難受,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讓我們徹底失去治愈的念頭。

也許還會有人質疑道:難道人的情緒真的也會感冒?情緒感冒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病有著什麼樣的危害性?

其實,這也是長久以來困擾著許多人的難題,特別是城市人群的心理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抑鬱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一患病率高達20%,而且女性患病比例高於男性。關於精神與心理學的研究,科學家們通常將抑鬱症比喻成為一種情緒上的“感冒”狀態。

情緒低落本是生活中極普遍的現象,也是應對壓力和挫折的一種正常反應,一般會在短時間內恢複正常,但如果反應過於激烈或是無法合理恢複,人的精神狀態就極容易被負麵情緒吞噬、打敗,造成令人擔心的抑鬱症。此外,據調查顯示,抑鬱症具有複發的傾向,大約有75%的抑鬱症患者甚至會在治愈後的8年內再次發作。

麵對心理疾病的危機,我們該怎樣預防情緒的感冒?如果不幸感染,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據調查顯示,截止到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隻有深圳地區白領階層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最低,而且在所有被調查的人群中,有近八成的心理存在中度障礙。這一調查結果既讓調查人員震驚不已,也給整天忙碌於城市寫字樓的白領精英們敲響了一個警鍾!

心理健康問題也已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隨著人類逐步邁進現代化的社會而日益凸顯。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0)的專家認為: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期,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帶來持續而深刻的痛苦,僅就疾病發展史而言,人類已經進入了“心理疾病時代”!到2020年,抑鬱症的心理障礙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的疾病負擔之一,到目前為止,全球就有1.2億人患有不同程度上的“心靈感冒”。

其實,心理健康狀況不過隻是一個現代都市社會問題的突出顯現,而是對於所有奮鬥在城市裏的人來說的。這些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方麵,工作壓力很大,體力常常透支;另一方麵,這些人大多是離開故土,獨自出來打拚,這樣不僅少了親情的避風港,更由於生活不穩定,一時難以找到情感的歸宿。而也正是由於種種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極易失去內心的平衡和寧靜。

你是不是也時常會出現一些或重或輕的心理困惑?你是否找到了調節自己心態的最好良方?在這個心理疾病時代來臨的時刻,你又該怎麼應對?

精神心理專家對此分析: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積月累,勢必將形成心理危機,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調適,必然會引發諸多的社會問題,譬如被列為當今人類十大死因之一的自殺,其大多就是由於心理疾病而引起的。因此,對於“心理的感冒”,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預防並消除這種疾病在自己的體內紮根滋長。

4.養神是心療之本

養生的關鍵在於養神,在於排除雜念,保持辛迪淳樸專一,順應自然,這樣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所以說養神是諸多養生方法中不可忽視的手段之一。中醫學認為精、氣、神乃人身之三寶,是祛病延年的重要內在因素,其中精與氣又是神的物質基礎。精氣充足則神旺盛,精氣虛弱則神衰敗。神是整個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指人每天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神是人體的主導,唯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動的存在。古人就很強調神的作用,如“神強必多壽”,所謂的“神強”實質是腦神健全之意。腦神健全了,才能主宰一切正常的生命活動,使全身各器官協調運行,周身處於陰陽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所以說,精盈、氣充、神全,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而統精、氣、神的關鍵又在於養神。

對於養生,中醫有“藥養不如食養,食養不如精養,精養不如神養”的說法。可見養神是至關重要的。而所謂養神,主要是指養精蓄銳。要做到神清氣和,安靜和諧,胸懷開闊,從容溫和,切不可怨氣衝天,動輒煩躁易怒。清代名醫張隱庵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人們的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夠保養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神采奕奕,麵色紅潤。而作息失度會導致精神萎靡,目光呆滯,易引起各種疾病。同樣,如果人們隻注意養身體,單純的加強飲食營養而不善於養神的話,是很難健康長壽的。中老年人的健康可能會隨時發生狀況,若不能很好地自我把握住“神”,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心理的變化,如憂鬱、孤獨、失落、不自信等。

張老先生是一個很有名的百歲壽星,他的長壽經就是不操心加閉目養神。張老先生的作息時間很有規律,每天早晨七點起床,老先生說這樣能夠保持一整天的精力充沛。她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午飯後一定要休息一個小時。晚飯後,八點準時躺在床上,即便睡不著,也喜歡躺在床上閉目養神。老先生認為,閉目不僅僅可以養目,還可以養神。在家中,張老先生作為長輩是一個很和氣的人,從來沒有跟人紅過臉,而且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處處講究公道,不會偏袒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