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家村(1 / 3)

李家村--一個位於盛唐帝國北部長白山脈裏的小山村,七月份正是一年裏的好時光,山上一片鬱鬱蔥蔥,其間點綴著不知名的漂亮的山花,一條小河如碧綠的玉帶般從村邊繞過。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河邊提水,隻見他瘦瘦小小的個子,穿著藍土布的小褂子,一張小圓臉,淡黃的臉龐,五官清秀,眼睛不大卻很靈活,他叫葉天青,就住在村西的一個小土院裏。

自從三年前父親去世,他就和母親爺爺一起回到了母親的老家--李家村,父親和母親的感情極好,相隔二年,母親也因為相思成疾外感風寒去了,隻剩下小天青和爺爺相依為命。葉天青的爺爺不會農活,但是個好裁縫,可惜小山村裏活計不多,勉強溫飽而已。偏偏葉天青的爺爺又是個好酒的人,喝醉酒是經常的事,更要命的是一喝醉酒就大耍酒瘋罵人,(可能跟晚年喪子有關吧)然後就呼呼大睡,於是小天青成了沒人管的孩子,就連吃飯也是冷一頓熱一頓的。

不過葉天青是個要強的孩子,艱難的生活也讓他學會了自己做很多的事情,盡量照顧自己和爺爺。這不葉天青正把兩個小水桶掛在自己做的柳木扁擔上,一搖一擺的向家裏走去。回到家中,見爺爺還在和周公交流,根本就沒做午飯,桌上放著喝幹了的酒葫蘆,葉天青沒吃午飯,又不敢吵了爺爺,

“看來,下午又要餓肚子了”

按了按癟癟的肚皮,葉天青無奈的走出家門。雖然爺爺對他實在是不怎麼樣,小天青還是很喜歡爺爺,畢竟爺爺是他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了,而且爺爺不喝醉的時候會經常的給他講好多的故事,有神仙鬼怪的、有英雄俠客的,還有古今名將行軍打仗的,每次他都聽入了迷,怎麼也聽不夠,那些飛簷走壁、神功蓋世的大俠,穿著金甲拿著大刀百戰百勝所向無敵的大將軍是他心目中最景仰的英雄。

還有當爺爺高興的時候也許會給小天青一塊他下酒的豬頭肉解解饞,一想到那香噴噴的豬頭肉的味道,葉天青的口水就忍不住流下來,肚子也咕咕跟著起哄了,從他記事起,就知道了父母定下的規矩,家裏的肉菜都是緊著爺爺喝酒的,別人不經爺爺允許是不能吃的,這個別人當然也包括他。這對小天青來說已經是約定俗成了,好象是天經地義的一般。(筆者:當爺爺當到這地步俺也服了,俺姥爺當年就這樣)

看看天剛過晌午,村裏的小孩子都在學堂上學,小天青一個玩伴也沒有,閑的無聊,他也向村裏的學堂走去。其實李家村的生活還是滿好的,由於是山區,離最近的集市也有20裏的山路,都是自家開荒自家種地,山上又有不少山貨可采,交了稅後也沒什麼流氓惡霸來行凶作惡,家家的的日子都還過的不錯。當然不包括葉天青家這樣沒地種又沒勞力的。

早兩年村裏來了個李先生,四十多歲,穿長衫的,人也長的斯斯文文,說這裏山清水秀,民風質樸。就住了下來,開了個學堂,村裏七十多戶人家到也有十幾二十來個孩子年紀相當的,就都上了學堂,學費也不算貴,一年一鬥小米加一串銅錢。(一串銅錢100紋,十串合一兩紋銀)

不過這可不是葉天青家負擔的起的,原來母親在的時候養些雞鴨,做些手工,家裏日子還好過,(爺爺頓頓喝酒吃肉)現在母親去了,爺爺又好吃懶做,家裏經常有上頓沒下頓的,哪裏來的閑錢給他上學堂啊,不過葉天青真的很愛讀書,雖然嘴上不說,看那些年紀與自己相仿和有比自己大些的小夥伴都上了學堂,心裏別提多羨慕了,他經常到學堂附近去轉,李先生讀書的聲音很響亮,在外麵他也聽的很清楚。他特別愛聽李先生吟詩作對,什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拉,什麼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他都牢牢的記在心裏。

這天下午,葉天青又在學堂外聽了一個下午。李先生經常看到他來聽學,從沒攆過他,今天也是一樣。下去聽了一個時辰的書,散學了,學生們一窩風的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