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十一月人生為一大事而來 (4)(2 / 3)

洋插隊生活,傳遞給徐小平一個道理:任何人都必須有敬業精神,能把小事幹好的人,成功的概率更大。激情是需要刻意保持的,是人生最大財富之一,也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

新東方如何保持激情?這是俞敏洪思考最多的問題。俞敏洪認為,新東方不需要刻意地尋找下一個贏利增長點。“如果說增長點需要找的話,說明你的企業多元化了,說明你開始冒風險。隻有在看到你現有的產業未來會出現某種巨大危機,以及增長會停止的前提下,才值得冒風險去尋找新的增長點。”

行動指南

不以善小而不為,一個有為之人需要保持平穩的步驟,並在有把握成功的前提下冒險。

11月27日

擺脫依賴

要想生命豐富多彩,我們必須能夠掌控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會說,這還不容易,生命就在我們手中啊。其實不然,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被別的東西所控製,使我們空有軀體,沒有靈魂。人類對某種東西產生的依賴心理,就是生命和靈魂受到控製的標誌。要擺脫這種控製,除了巨大的毅力和勇氣,還需要特別的洞察力,因為惡魔常常披著美麗的外衣來迷惑我們。

——2007年2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可怕的依賴》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數年以前,俞敏洪買了一台IBM的筆記本電腦,從此所有的工作計劃和報告都要靠它完成,信函也都通過電子郵件收發。那一時期,俞敏洪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外出公幹還是旅遊,都要帶上筆記本電腦,電腦成為他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片刻不可分離。

作為新東方創始人和實際控製人,俞敏洪一手抓戰略,一手抓細節,兩手都很硬。對細節的過多涉入,是俞敏洪的突出優點,也是明顯缺點。從自己的“電腦依賴症”,俞敏洪意識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新東方品牌對他的依賴太強了,如果俞敏洪個人出了問題,勢必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所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逐步從具體管理事務中撤出來,並且挑選了合適的高管人員擔綱。這樣的角色轉變,對他以及新東方都是一種陣痛。陣痛無法避免,俞敏洪所能做的是盡力將陣痛期縮短,平穩、安全地過渡。

行動指南

苛刻的規章製度以及嚴謹的流程設計對保證企業的服務質量效力顯著,但同時也會產生依賴,在客觀上壓抑人性,因為原則性過於剛硬的規範化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淡漠了員工的自主性與靈活性。

11月28日

教育的本質與核心

生活中很多東西不能被動地等待,要學會主動地生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要學會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次機會,要懂得熱愛生活中每一個和你交往的人的感人細節。

——摘自2004年俞敏洪在新東方內部的講座

背景分析

一位母親讓年幼的兒子拚接一幅世界地圖,兒子的拚圖速度快得讓母親大吃一驚,原來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照片。這個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新東方的治理,終究要靠健康良性的文化氛圍,要靠機製的規範與約束,而非個人威權的宣泄與釋放。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最富洞見的看法是:公司是一個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將人們聯合起來的社會結構。授權、放權是老板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商道藝術,創造與分享則是老板和職業經理人之間商業邏輯鏈條的根本。

美國教育學家斯金納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幹二淨,最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最終能沉澱下來的才是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沉澱在新東方學生心頭的,不應僅僅是應試的方法與技巧,更應該是直麵人生的勇氣與堅忍。

行動指南

心態積極的人像太陽,光芒普照澤被四方;心態消極的人像月亮,陰晴不定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