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十月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 (1)(1 / 3)

10月1日

讓現在決定未來

之所以要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是因為人的未來是需要設計的。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自生自滅,我們也已經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靠肉搏來獲得生存的機會。當幾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在設計未來時,有一個事實讓我們已經無法逃避:誰能夠把自己的未來設計得更好,誰就能夠取得生命的最佳位置。

——2007年7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射箭選手的狀態很值得研究,一進入靶場,他們總是會習慣性聚焦10環那個點位,而一旦過渡到實戰狀態時,那個本來“渺小”的10環的點在射手的視野裏就會“放大”,這就是聚焦的效果。深度聚焦,讓現在的行動具備了成就未來的意義。

新東方的目標很明確,它所提倡和宣揚的價值觀早已超越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英語培訓概念。

新東方創業元老徐小平自詡為“青年學子的人生導師”,青年時期他的理想是考上北大中文係,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對文字有感覺,對音樂無天才的徐小平逐漸悟出的人生哲理是:“人的長板是從哪裏來的?是將現在的興趣逐漸培養成未來的優勢。”

為此,徐小平極力呼籲那些厭惡本專業的莘莘學子:第一,上了“賊船”不要亂跳,先拿到學位才是現實的對策;第二,畢業以後,才是你事業的開始,每個人都有改行、跨行的機會;第三,在大學裏一定要鍛煉知識之外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活動能力,或者這個能力可以用一個詞表達,就是商業意識或者市場意識,這是中國學生最糟糕、最缺乏的東西。

行動指南

隻有在非物質層麵獲得強大的文化動力,才能真正獲得困境中的突破。誰擁有個性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成長優勢。

10月2日

基業如何長青?

新東方的基業如何長青?在我看來主要是五點:第一,健全的機製篩選出具備誠信品格、博大胸懷與親和力的領導團隊;第二,強大的曆史責任感和深厚的人文主義情懷;第三,係統化的商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第四,永遠做推動人類進步、發展和幸福的事情;第五,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理想,而不是利益。

——摘自2004年年末俞敏洪在新東方職能部門主管會議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羅永浩從新東方出走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不無激憤地指出:“新東方成功地製造了理想主義者創業的假象。”

俞敏洪沒有在公開場合反駁過羅永浩的指責,而是一如既往地宣揚著新東方的價值觀以及作為企業家應有的操守和德行。

對於俞敏洪個人來說,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固化,經曆了一個從盲目到必然的過程。在俞敏洪的創業史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1994~1996年,他曾經投資過鋼鐵公司、化工公司。基於熱門行業的財務投資並未給他帶來財富增長的快感與歡愉,相反卻促使他終於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看淡財富,認清使命,俞敏洪的理想主義色彩日漸濃厚,逐步確立了新東方的教育價值觀,即始終遵循教育、文化兩條主線發展未來,有選擇地作為,確立在專長領域的領先地位。

2004年1月,新東方斥巨資在北京中關村西區購置一棟樓宇,主要用於辦公和對學生授課。那麼,空閑的樓麵如何使用?當時,有人甚至建議在樓裏開設類似錢櫃那樣的量販式KTV,俞敏洪一度還挺動心,因為有人給他算過一筆賬:新東方在北京有數十萬學生生源,隻要給每一個拿到新東方聽課證的學生發送一張飆歌的優惠卡,就將開辟出數量驚人的龐大消費源。此外,還有人曾經極力攛掇新東方進入網絡遊戲產業,單從經濟實力來說,新東方完全有能力做大網絡遊戲。

但量販式KTV、網絡遊戲,新東方都沒有染指。為什麼?俞敏洪的想法很簡單:這兩個產業與新東方從事教育產業的理想格格不入,可以說是嚴重抵觸。新東方是一個典型的堅持以理想為目標的商業機構,不是那種以贏利為唯一目的利益集團。當然,新東方在財力充裕、有足夠人力支撐的前提下,也可能會適當考慮以純粹財務投資的方式介入熱門產業,但絕對不會用新東方的品牌去從事與教育無關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