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氣度修煉之十一——德智圓滿(3)(1 / 3)

由於受家庭、教育、職業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製約,我們的頭腦智慧通常是殘缺不全的,或是局限於狹隘的專業領域,或是受製於某一知識層次,真正能達到融會貫通、圓融無缺的智慧境界的人極少。所以,有位著名的學者說:現代人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可是智慧離他們的頭腦卻越來越遠。智慧從何而來,其實不過是不同領域知識的融會,不同層次的知識的貫通,如果能做到這兩點,智慧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個人的智慧表現的形式就是修養。一個人好的修養對個人智慧的表現就像在鮮花上加上更好的養料,讓鮮花開得更豔麗,更吸引人!一個不好的修養的個人,他的智慧的發揮就不是那麽如魚得水,而且本來很好的智慧,由於修養的問題,

世界上的一切人為智慧都是調心的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哲學,一切的學問,一切的知識,隻是一個名詞:“調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境,使它永遠平安。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哲學,一切的學問,一切的知識,隻是一個名詞:“調心”。心“平”則“靜”,心安則“靈”。

英國作家斐德烈·藍布利治曾說:“兩個人從同一個鐵窗往外望,一個人看到滿地泥濘,另一個人卻看到滿天星辰。”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目前的處境如何,而是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心境,進而改變目前的處境。隻要自己願意改變心境,那麼原本從“鐵窗”望出去的“滿地泥濘”,就會變成“滿天星辰”。隻要自己願意改變心境,那麼原本從“鐵窗”望出去的“滿地泥濘”,就會變成“滿天星辰”。

要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要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隻要一個小小的負麵的思想,就可能把每一個足以令自己感到快樂的機會,全部抹煞。隻要一個小小的負麵的思想,就可能把每一個足以令自己感到快樂的機會,全部抹煞。問題不在於我們置身的環境,而在於我們用什麼心境因應,隻要能隨時調整自己的心境,用對的方式麵對,自然而然就能改變處境。問題不在於我們置身的環境,而在於我們用什麼心境因應,隻要能隨時調整自己的心境,用對的方式麵對,自然而然就能改變處境。

但是,我們常常會因環境不佳而怨天尤人,而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心境。一個女孩兒在博客中寫道:某日,因為工作的緣故,心緒不佳,一路渾渾噩噩地回家。進了家門,習慣性地去整理床鋪,卻被眼前的景象逗樂了,“哈哈”不止:床單意外的平整;米妮(我的米老鼠玩具)趴在枕頭上睡得好香;玩具北極熊四仰八叉地霸占著自己的大地盤;兩隻笑臉靠墊,男孩模樣的在熊掌下,女孩模樣的在米妮的屁股後麵……

腦袋莫名的昏沉感又莫名地消失了,原來笑笑就可以變得輕鬆和歡暢許多,像一陣快活的風。也許生活中的快樂光點就這樣簡單吧,自己發掘一下,或者回應一下別人,都可以讓空氣變得清新。既然無法改變環境,改變外在的一切,那麼就改變自己的心境吧。

如今的工作生活都是快節奏,很多人都在承擔著過重的負荷,長期這樣就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態,如心情煩躁、認知敏感度消退、記憶力下降、肌膚衰老等症狀。

如果在下班後能夠暫時遠離城市的喧囂,哪怕隻是在自然的環境中待上一會兒,看看綠樹,聞聞花香,心情也會一下子放鬆起來。

當你麵臨逆境、身心疲憊的時候,當你在困境麵前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隻要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積極改變生活態度,你就會獲得生活的回報。

從前,有一個人善於捉鳥。

一天,他捕捉到許多鳥,便把鳥全部都關在一個大籠子裏喂養。他每天都去察看,按時喂養食物。如果鳥長出了豐滿的尾巴,他就馬上把它們剪短。並且,他每天都挑出一隻最肥的鳥殺掉做下酒菜。

有一隻鳥看到這種情況後,心想:假如我吃多了,身上就會長出許多肉,主人就會把我選出來做菜吃掉;假如我餓著肚子不進食,用不了多久就會餓死在籠子裏。這兩種辦法都行不通,我應該估計著依量進食,少吃一些食物,這樣既能做到不長肉,又能使羽毛保持光華潤澤。等到身體瘦一些,就能從籠子裏逃出去。

於是,這隻鳥兒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每日適當減少進食。結果它身體逐漸瘦小了,但羽毛仍保持光滑潤澤,終於有一天從籠子裏得以脫身,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生命原有高低起伏,不管是在逆風中起飛,還是從泥濘中爬起,都是生命情境的一部分。逆風中藏著機會,順風中也有危機。要讓生命流暢,最重要的是麵對人生的態度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