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財神爺從天而降(1 / 2)

第一章財神爺從天而降

很久很久以前,有座美麗的小城叫翡翠城,小城的前麵有條大河叫白銀河,後麵有座高山叫黃金山。

黃金山上沒有黃金,隻有石頭,石頭在陽光下閃亮,看上去像亮晶晶的金子,所以叫黃金山。黃金山又高又陡,十分危險。如果你有膽量,沿著山下的小路往上爬,爬啊爬,爬啊爬,爬到滿身大汗的時候,眼前就會出現一個青磚灰瓦的寺院。寺院不大,前後有十七八間屋子,正麵是個小佛堂,堂上供奉著財神爺。

平日,小佛堂裏香煙繚繞,木魚聲聲,有一個老尼姑和兩個小尼姑念經,當地人把這兒叫“饅頭庵”。

饅頭庵鬆柏青青,野花芬芳。從庵裏向外望去,蒼天茫茫,白雲悠悠,山下的翡翠城已經看不清了,隻有那條白銀河像一縷細細的絲帶,水光閃閃,彎彎繞繞,特別耀眼。

在這兒也許你要問了,好端端的一個地方,怎麼取了“饅頭庵”這麼個俗名字呢?

這件事刨根尋底,還要從庵裏供奉的的那個財神爺說起呢!

原來,饅頭庵的院落雖小,殿上供奉的那尊財神爺實在不小。他錦衣緞袍,高冠玉帶,足足有一兩丈高。財神爺不但塊頭大,腦袋瓜兒也大,腦袋像顆大冬瓜,冬瓜上生了一雙招風朵,一隻酒糟鼻,眯著眼,咧著嘴,一副樂嗬嗬的樣子,看上去非常和氣。

財神爺腦袋瓜兒大,塊頭兒大,來頭兒更大。

據說,財神爺本家姓趙,早些年在天宮財政部給玉皇大帝當差,勤勤懇懇,謹慎辦事,深得賞識,五十歲那年,被玉皇大帝封為“玉皇大帝欽點天宮財政部金融侍郎”。

金融侍郎是個多大的官?

此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個正四品的官。

金融的金指得是金錢,融就是通融,流通的意思,金融侍郎就是掌管金錢流通的官兒。再說得明白點兒,天底下的錢,從你手裏轉到我手裏,再從我手裏轉到你手裏。你有錢了,我沒錢了,我有錢了,你沒錢了。窮富變化,顛顛倒倒,看似來去無蹤,消長無形,其實有人在暗中操縱,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金融侍郎”。

金融侍郎供職天宮財政部,由玉皇大帝親自任命,故名“玉皇大帝欽點天宮財政部金融侍郎”。

後來,大家嫌這個名字太長,拗口,又因為他管錢,也有一把年紀,索性就叫他財神爺了。

這一天,玉皇大帝宣旨:召見金融侍郎。

財神爺領了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心裏有些緊張,見了玉皇大帝連忙跪下,磕頭請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玉皇大帝麵色凝重,眉頭緊鎖,指著一把椅子讓財神爺坐下,說道:

“朕昨晚夜觀天象,見一顆流星悄然墜落,往白銀河方向去了。”

“凶吉如何?”財神爺急問。

玉皇大帝長歎一聲,說道:

“翡翠城不日將有滅頂之災!”

“啊呀!這該如何是好?”財神爺不由大吃一驚。

玉皇大帝沉吟片刻,說道:

“朕有一件差事,想勞趙愛卿奔走一趟,不知意下如何?”

財神爺聽罷,滾身跪下,拜道:

“臣願效犬馬之力。”

原來,翡翠城前麵的白銀河是條害河,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興風作浪,禍害百姓,不知糟蹋了多少農田房屋,也不知壞了多少人的性命。為了整治這條害河,玉皇大帝常年撥款,派人救濟,日夜操勞,費盡了心力。

這一次,流星墜落大地,預示白銀河又要作亂。玉皇大帝愁得茶不思,飯不想,坐不穩,睡不安,思來想去,決定讓金融侍郎帶一筆救濟款奔走一趟一趟。

出發之前,玉皇大帝再三叮囑:

“白銀河洪水泛濫,百姓危在旦夕,趙愛卿此去治水,務必盡心盡職,不要辜負了朕的期待。”

說完,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本子,扯了張百萬錢的支票,說道:

“趙愛卿,你拿這張支票速去財政部兌換救濟款,得了救濟款,即刻出發,不要誤了賑災的時機。”

此時,正值大唐開國,盛世景象,市麵上通用的貨幣不是金子,不是銀子,也不是紙幣,是一種叫做“開元通寶”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