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晴天。一清早,冬日的陽光就照射到房屋間,毛玉梅的四歲兒子胡君利一起床就吵著: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到哈爾濱爺爺家去。”

“胡誌勇,你看晚上天天給小君利講哈爾濱的故事,現在孩子當真了。”

“今天你不是要上午到公司去開會,幹脆我們都跟著你到上海。下午一起領孩子誑外灘。”胡誌勇說。

“媽媽,什麼是外灘。”

“外灘是黃浦江畔最好玩地方。”

“那我們去。”孩子吵著說,“奶奶,你也去。”

“也難得,玉梅就領孩子去吧,我守家。”毛玉梅的母親說。

於是夫妻倆帶著孩子去上海了。

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浦南平台經理毛玉梅參加了公司布置2011年度總結會議。公司駐地在上海肇嘉濱路1065號飛雕大廈2104室。會議有董事長施揚彪部署年度總結。2011年是公司創業十年,公司在3月底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今年的年末總結要求個人和平台結合公司的創產業史談談個人的成長史,要求每個員工都要寫文章。要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重在企業的“道和”文化上做文章,主題是個人伴隨著公司的健康事業夢想成真展開。

在部署了員工的個人總結以後,毛玉梅十分關注意施董事長的對於2012年的營銷工作的部署。隻聽見他把話題一轉說:“根據我們的數字統計,目前已經出現有50%的顧客兩年不買我們的產品,這是為什麼?”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顧客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一個會銷企業,僅僅依靠反複洗老顧客帶動銷量,必定死路一條,因此2012年我提倡我們要創新營銷模式。”毛玉梅對於施總的講話心神領會,她要用筆記好每一個字。毛玉梅記著,新的營銷模式,施總的意見是六句話:在資源的積累方式上求突破,在擴大顧客層麵上求增量,在自然療法上求質量,在老顧客身心靈上求和諧,在產品聚焦定位上求平衡,在模式發展創新上求探索。這六句話,毛玉梅記在本子上,印在心坎上,她要回去根據浦東的實際,創造性地工作。對於保健品行業而言,新顧客資源開發已經成為每個企業麵臨的瓶頸問題,她回去後要下決心研究新的營銷模式,拿出化解困難辦法。相信公司在新的一輪市場競爭條件下,在新的發展思路下取得新的勝利。

胡誌勇領著小君利在徐彙區附近誑商店,給孩子買了小汽車。

“現在我們回車內,等候你媽媽。好嗎?”

孩子順從地點點頭。回到車內不多久,毛玉梅開完會回來了。三人在附近小吃店吃了中午飯,就由胡誌勇駕駛著毛玉梅的公司調撥的小車,向外灘駛去。一路過來,她與孩子望著車窗外的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景致,街兩旁綠樹、花圃、人行道上穿著各式時髦衣服的男女行人、旅遊上海的外國朋友,刹那從窗邊擦過,哦,上海,平日裏,她埋頭苦幹,哪有時間觀賞你,今天我們作為新上海人,要好好地觀賞你,我的第二故鄉!她看到那路邊的無窮無盡的高樓大廈,樣式各異,鑲嵌一起,車行駛的街麵兩旁,無數商場門前的各種顏色的招牌和各色的泛光燈,交織在川流不息的人流車流上,城市的喧囂聲,汽車的喇叭聲、店麵的音樂聲,把現代都市的文明和現代生活的節奏雕刻在人的心田,顯現著亮麗而動感、多彩而優雅的國際大都市的現代風韻。她特別感到上海的服裝店、百貨店,各種各樣的商業公司特別發達,是全國所有大城市之最,上海的衣食住行,特別方便。她選擇這座大城市創業成長,是她的榮幸。就是這座大城市,容納了全國四麵八方的打工潮、外來妹。她愛這座城市,她愛她的保健事業,她知道這座城市有300多萬的老年人人,正因為如此,她的工作顯示了不可低估的魅力;她相信人,並不因為社會存在暗陰麵,就對於我們社會采取虛無主義的否定,她認為人性、人群絕大部分、絕大多數是好的,她堅信這一點,她相信公司,她相信施董事長,她相信她的員工,她相信老年朋友,作為外來妹,隻有相信社會,她才有拚搏的自信;作為中國青年一代,隻有相信黨和人民,他們才有生存發展的依靠。有了這樣的相信,所以她能夠樂觀地工作,樂觀地生活;她有獨立自主的理念,記得她離開家的前夜,媽媽再三問她,“玉梅,在外一切要靠自己的主張行事。你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決心,還是打消去上海的念頭。現在,還來得及”。“媽媽,我行”,這是她的堅定回答。實踐證明自己是有主見的人,經過了無數次的奮爭,她挺過來了,她有了自己的家,媽媽和她也擺脫了貧困,成為新上海人;她不讚成那些以為外來妹在外打工吃點苦好像受了莫大委屈的觀點,也不欣賞和閱讀那些渲染外來妹個人奮鬥、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