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屋內,一眼就能看到堆得整整齊齊的瑕疵布料。這三十三米的布料顯得格外醒目。
阿東不禁感歎,他的叔叔阿偉真是太能幹了,不僅能買到這些布料,還一下子買了五十四米。若沒有一些門路,這根本不可能辦到。
然而,阿東很清楚他的叔叔本事不小,人脈廣。無論是在四合院,還是工廠、供銷社,甚至是商場和鄉下的合作社,阿偉大都能找到熟人。他曾說:“多一個人緣,就多一條出路”。這話不無道理,多一些資源總歸是有益的。
這麼多的瑕疵布料,阿東想著自己或許很快就可以穿上新衣服了。不一會兒,阿東的妻子趙莉下班歸來。不久後,劉文、陳華、王平等人陸續返回大院。
得知阿偉購買了大量的瑕疵布料,趙莉也非常開心。而劉文的妻子林紅則是羨慕不已。她想,這些布料可以給孩子們製作新衣,但她不願意掏錢去買。
林紅心想,隻有想辦法讓阿偉這位老好人動心了。就這樣,計劃開始了。
“怎麼天都黑了,阿偉叔還沒有回來?”阿東有些擔心。
阿偉原本比阿東還早下班,但現在依然未歸。兩人早已吃完晚餐,阿東猜想:“可能是叔叔的朋友請他喝酒了吧。”
趙莉附和道:“可能吧,反正他朋友不少。”
一旁的老楊和劉阿姨也跟著進來聊天。“你叔叔還沒回來?”老楊問道。
“還沒有,”阿東回答,“估計又去外麵逛了。”
劉阿姨則調侃道:“這人,總在外邊騙女孩子吧!”
阿東嚴肅地反駁:“我叔叔可不是這種人!”
這時,何老伯走了進來。“阿偉去哪兒了?”
阿東解釋:“沒見著他,可能是有事情處理吧。”
何老伯的妻子也想利用這些布料做件新衣,便請阿偉幫個小忙。阿偉打算做一件中式服裝,便告訴何老伯:“我想做套中山裝。”
何老伯有些驚訝:“中山裝?這個可不容易找人做了。”
回到中院,阿偉向阿東夫婦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趙莉雖然會縫製衣物,但對中山裝卻不甚熟練。於是,劉阿姨表示願意嚐試。布料被分配下去,每個人都能得到足夠的材料。
量好尺寸,剪好布料,縫紉機派上了用場,衣服很快便縫製好了。劉阿姨和趙莉連夜趕工,終於為阿偉做成了中山裝。盡管劉阿姨很累,但在趙莉的幫助下,還是提前完成了任務。
深夜時分,何老伯突然來訪。他想為兒子要一些布料。看到何老伯的表情,阿偉猜到了他來意,心想:“這孩子生活不易,就便宜一些賣給他吧。”
何老伯討價還價了很長時間,最後,阿偉隻給了他一米布。雖然少了些,但也足夠讓兒子做一個小物件。臨走時,阿偉叮囑他好好利用。
早晨,阿偉早早出門,騎著自行車前往鄉下采購糧食。他先在公社吃了頓簡單的午餐,隨後開始洽談采購事宜。作為工廠的采購組長,確保工人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是他的一項重要職責。
盡管飯桌上的菜不多,但他還是了解到鄉下的一些困難,尤其是糧食短缺的問題。意識到這點,阿偉認為自己家中也要多備一些糧食。如果出現短缺,城市的供應量可能會減少。
雖然工廠的需求不減,阿偉還是設法完成了一部分任務,帶著糧食回到廠裏。廠長李懷玉稱讚他工作出色,並準備表揚他。
夜晚回家,阿偉告訴街坊鄰居可能會出現糧食短缺。他建議幾家多儲備一些,但並沒有公開傳播這一消息,以防引發恐慌。阿東、趙莉和聾老婆婆紛紛表示同意。
阿偉再次去市場上轉悠,用糧食換回了不少生活用品。回到家,已經接近淩晨,他趕緊休息。第二天清晨,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 第196章 宋家的大寶:小孩不可過於溺愛
李氏家中,早餐的稀飯早已不見蹤影,大寶吃完最後一口玉米糊糊後,胃依舊在咕咕作響。
“媽,我還餓。”大寶抱怨道,旁邊的二寶和三花也附和著,臉上掛著渴望的食物表情。望著這三個孩子的麵容,李氏心裏充滿了無盡的憐惜與無奈。這些天城裏的糧定量再次縮減,就連她自己每天也要忍饑挨餓才能把更多食物分給孩子。而昨晚她還不得不硬著頭皮給鄰居趙大媽送去僅剩不多的五斤玉米粉,因為趙家的孩子已經連續兩天幾乎沒怎麼吃到東西了。
“家裏的米已經不多了,不能再像往常那樣隨意浪費了。” 李氏無奈地說著,她手中緊捏著半片黑乎乎的玉米饃饃,這是今天全家唯一的食物,不得不小心地分配。她給了每個孩子一小塊兒,但這顯然是遠遠不夠讓他們飽腹的。
孩子們眼巴巴地盯著空蕩的廚房,心裏明白再要也隻能是白忙一場。李氏的心更疼了,但也沒有辦法。
大寶看著家中的 ** 黑豆在院裏悠哉散步,“連狗都有吃的,要是把這些狗食分給我點兒該多好。”他在心裏默默念道。
三花用哀求的眼神望著大寶,她餓得發慌。二寶也期待地看著哥哥。在這個家裏,大寶不僅是長子,也是兄姐們的保護者。麵對餓極了的弟妹們,大寶感到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