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一百五十四年,即南宋二十七年。此時距唐三藏西天取經修成正果,已過去五百年了。
花果山上,一群猴子圍在一隻猴子旁邊,嘰嘰喳喳、喧鬧不已。正中間的一隻猴子仿佛鶴立雞群。隻見他身披大紅披風,身穿黃金戰甲,腳履紫雲靴。目光愛憐的看著下麵的一幫猴子——這正是鬥戰勝佛孫悟空。
悟空自從做了鬥戰神佛,就沒有一天自在過。今天是如來開法會,明天又是觀音在普度。說他心裏不報怨,那就是怪事了。對於悟空這天生就好玩樂的性格來說,他心裏早就煩透了!隻是礙於佛祖的麵子又不好說出。“真不知道那群家夥是怎麼忍受過來的?”悟空心裏報怨著。而他說的“他們”指的便是佛祖的弟子們。
“啟稟聖佛,門外有西天使者求見聖佛,不知是否讓他進來?”一隻猴子飛快跑進來問道。“瑪的!又是開法會了。”悟空從那猴子說話便知道:又是如來在開法會了。“請他進來吧!”孫悟空悲哀地說道。“是聖佛。”那報信的猴子飛快地向外跑去。過了一會兒,報信的猴子領了一名高大魁梧、橫眉怒目,身穿黃色袈裟的金剛走了進來,四周的猴子像是沒看見他一樣,依舊嬉笑打鬧,似乎已經見慣了他們這些人。
金剛走到孫悟空麵前時,報信的猴子識趣地退了下去。金剛向著孫悟空施了一個佛家雙手合十禮說:“鬥戰勝佛在上,金剛摩多柯參見聖佛殿下。”孫悟空也不想與他客套,就說:“別廢話了,有什麼事就說!”“是,聖佛。”叫摩多柯的金剛又向孫悟空躬了躬身子說:“佛祖在靈山開壇講法,請聖佛前去聽講……”“行了,我都知道了!你先行離開,我一會兒追上你!”孫悟空不耐煩地打斷金剛的話。金剛於是再向孫悟空施了一禮說:“聖佛,那小神先行離去,在路上等等聖佛。”說完,轉身飛了出去。孫悟空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大聲道:“孩兒們!孩兒們!都過來。”猴子們聽見他的話,紛紛向他圍了過來。孫悟空又居高臨下地說:“孩兒們,佛祖開法會,俺老孫要離開幾日。這幾日內孩兒們不可生事,但可以盡情玩樂!”一隻年老的猴子說:“上次大王一去,就是半年光景。這次大王又要去多久呀?”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個道理不說孫悟空也明白,說是去幾日,搞不好地上就是一年半載。孫悟空心裏也舍不得他的孩兒們,可佛祖的麵子不能不給。於是他說:“這次俺老孫早去早回,順便在天上摘幾個瓜果讓你們嚐嚐鮮。”猴子們此時沒有因為瓜果而高興,反而一個個臉上充滿了悲傷。孫悟空看見他們的神情,心中也一陣憂傷。不過他的臉上沒有表現出來,因為他是他們的大王。孫悟空強作正定說:“孩兒們都打起精神,我又不是去死,幹嘛一個個喪著臉!”猴子們表情依舊沒變隻是說道:“大王,早去早回啊!”悟空也悲然地說:“俺老孫離開後孩兒們要聽從長老的命令,俺老孫走了!”說完,縱身一跳翻個跟鬥,眨眼便沒了身影。
孫悟空踩著跟鬥雲飛快地追上了金剛摩多柯。金剛見孫悟空趕來,不禁心中暗自乍舌:鬥戰勝佛不愧是鬥戰勝佛,就這駕雲法隻怕天上沒個敵手!孫悟空見那金剛發呆就生氣地說:“還不快走,愣著幹什麼!”金剛反應過來,唯唯諾諾地應了一聲跟了上去。
二神一路飛行,大約過了兩刻時間(古代計時用:時、刻)他們就飛到了靈山腳下。抬頭一望,隻見眼前一座金光閃閃的巍峨的高山,靈山上下遍布佛門正氣。山頂隱約可見到一個“卐”字形圖案,如金鋼法陣罩在靈山上。若不知情的人看見一定會全身匍匐、五體投地大加讚頌佛祖顯靈。知情的人就知道是人們的信仰之力,但他們往往心照不宣不會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