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漣決定深入調查這位隱秘心腹的真實身份,並暗中監視那些對傳言起疑的大臣,避免他們趁機攪亂朝堂。她明白,這不僅是對柳如懿的忠誠,更是為了新皇的江山長治久安。
幾日後,清漣根據情報找到了一個線索,傳言中柳如懿的這位心腹似乎隱居在京城一座不起眼的書院中。清漣親自前往探查,喬裝成普通的學子,借機接近那位隱秘的心腹。
經過數日的觀察,清漣終於發現了此人——他是一位年過四十的學者,名叫江錦然。江錦然平日裏在書院授課,外表溫文爾雅,絲毫不顯山露水,然而他的言談中偶爾透露出對宮廷局勢的深刻見解。清漣隱隱覺得,江錦然與傳言中的心腹極有可能是同一人,但她必須謹慎行事,以免打草驚蛇。
一日晚間,清漣趁機與江錦然攀談起來,試探性地提及柳如懿之名。江錦然的目光中閃過一絲異樣,卻很快恢複平靜,淡淡地回應道:“柳如懿夫人已去,但她的忠誠卻猶如蒼鬆翠柏,常存世人心中。”
清漣聞言,暗自確定江錦然必定與柳如懿有著深厚的淵源。她決定進一步試探,以確認他是否掌握著柳如懿留下的情報。她輕聲說道:“江先生,朝中自夫人離世後,竟再無一人能如她般忠心為國,實在令人歎惋。”
江錦然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悲傷,低聲說道:“忠心為國者,若有識人之明,未必會陷入險境。”這句話中隱含的意思,仿佛在表達他對柳如懿去世的隱隱憤懣與痛惜。
清漣進一步確認了江錦然的身份,她知道,眼前的男子便是柳如懿生前的最後一位盟友。她心中五味雜陳,不禁暗自佩服柳如懿的深謀遠慮,即便她已不在世,仍然留下如此精明的盟友,為朝廷繼續守護她的遺願。
清漣最終向江錦然表露了自己的身份,並說明了自己與柳如懿之間的深厚關係。江錦然起初有些戒備,但在清漣坦誠的態度下,終於相信了她。他低聲說道:“柳如懿的確信任過我,甚至將一些秘密情報托付於我,囑咐我在適當的時候保護朝廷。如今她不在,我卻難以獨自承擔如此重任。”
清漣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先生,朝中仍有殘存勢力對新皇虎視眈眈,柳如懿夫人的遺願不能落空。我願意繼續為朝廷分憂,但也希望得到您的幫助。”
江錦然默默點頭,沉聲道:“既如此,我願意協助你。我所掌握的情報中,有幾位朝中重臣的密謀證據,若能夠利用好,定能震懾他們。”
清漣感激地向江錦然道謝,但她心中清楚,這一切並非輕而易舉。她不僅要應對朝堂中的鬥爭,還必須小心行事,以免暴露江錦然的身份。二人達成共識後,開始密切合作,逐步策劃針對朝中反對派的行動。
清漣與江錦然將計劃製定得周密而隱秘,決定逐步將那些權臣掌控的勢力削弱,使他們的權力逐漸被新皇的親信接手。江錦然以一位普通學者的身份秘密提供信息,而清漣則憑借自己的機智,巧妙地將這些信息融入到朝堂的決策中,削弱了那些懷有異心的勢力。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懷疑,清漣還刻意安排了幾場對立派的“偶然失誤”,讓他們在處理朝政事務時頻頻出錯,使新皇對他們的信任逐漸減弱。她在幕後操縱,逐步將他們置於難堪的地位,卻不留下任何把柄。
然而,就在清漣與江錦然的計劃逐步推進時,朝廷內外忽然傳來一則意外消息。新皇的弟弟三皇子突然從邊疆歸京,帶著部分精銳兵力,表麵上是奉命前來拜謁,實則意在權力之爭。
清漣得知消息後,心中暗驚。她知道三皇子素來不甘屈居人下,曾在朝中多次表露出對皇位的野心。三皇子的回京讓朝堂形勢更加複雜,甚至有傳言稱他計劃將朝中的部分大臣拉攏至自己陣營。
新皇得知三皇子的動向,心中充滿疑慮,但他選擇按兵不動,表麵上保持著與三皇子的和睦。然而清漣明白,此時已是風雨欲來,若不在這場危機中有所行動,朝廷將陷入一場難以控製的動蕩。
清漣與江錦然密謀後決定,利用三皇子回京的契機,將朝中那些懷有異心的權臣引向三皇子,借此將他們徹底暴露。二人設計了一場計謀,暗中散布消息,稱新皇意圖削弱三皇子的勢力,並派出精兵監視他。
不出清漣所料,那些權臣果然按捺不住,私下聯絡三皇子,希望借助他的力量對抗新皇。清漣與江錦然密切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收集他們暗中往來的證據,並及時將信息傳遞給新皇。新皇雖然年幼,但在清漣的幫助下,逐漸學會冷靜地看清朝堂的局勢,默許清漣的行動。
終於,在三皇子與權臣密謀行動之時,清漣提前布置好的禁軍將他們一網打盡,幾位反叛大臣當場被擒,三皇子也無法辯解,隻得認罪伏法。清漣的精心布置不僅保住了新皇的權威,也徹底清除了朝中的反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