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擱筆之日,正值春暖花開萬物複蘇之時,也正值今年“兩會”剛剛閉幕。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裏,自己多年的心願能夠了結,喜悅之情自不待言。那無數個奮筆疾書的日子,那無數個秉燭夜讀的夜晚,那無數次苦思冥想的彷徨,現在想來,竟然都是一種幸福。然幸福之餘,更多的是惶恐和感激。
懲罰性賠償製度是我國大膽引進的一項英美法係國家的法律製度,其與補償性賠償製度統一構成了我國的損害賠償製度。損害賠償不僅存在於侵權責任法領域,也存在於合同責任領域,因此懲罰性賠償製度就不能局限於侵權法之中。這在我國的立法中已經有所體現,包括《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但是鑒於懲罰性賠償製度在英美法係國家引起的改革運動,鑒於該製度在大陸法係的一貫被排斥的命運,導致了該製度在我國私法體係中引進的困難。 本書的研究僅僅是一個開端,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後來的學者們能夠繼續研究,使得我國的損害賠償製度更加完善。 本書的寫作是在三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其中王喜軍撰寫引言及第一、二、三、十二、十三、十四章,共計19萬字;武麗君撰寫第四、六、七、九章,共計18萬字;閻曉磊撰寫第五、八、十、十一章,共計16萬字。
在寫作過程中,筆者深感資質愚鈍,才學不及,許多問題都因研究的不夠到位或找不到更為翔實的資料而不能深入論及。即使已經形成的文字,失當之處恐也在所難免,把這樣一篇文字呈現在大家麵前,惴惴之情難以言表。
這些文字的堆砌,也許還不能稱為學術成果,但即使如此,也離不開許多人的關心和支持。闔卷長思,在疲勞與幸福之時,心中充滿的隻有深深的謝意。
感謝山西大同大學政法學院的大力支持。正是因為有了學院對作者寫作的大力支持,為作者協調寫作時間和提供大量圖書資料,才使該書得以順利完成。
感謝楊興香院長和白昕書記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本書從定題、寫作到出版,他們提供了無盡的工作協調和學術幫助,可以說沒有他們的扶持,本書是難以順利完成的。
感謝趙宗淩教授、李喜教授、張有林老師、袁繼偉老師、劉巧麗老師等的無私幫助。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多次與他們交流,他們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和中肯的建議。
感謝我們各自的家人。他們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全心全意的理解和幫助,使我們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能夠安心地讀書和寫作。
我們還要向書中所引用文獻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謝。正是他們的學術積累奠定了我們研究的基礎,如果說該書還有一點用處的話,那也是因為站在了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緣故。
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經開始。 本書雖然匆匆畫上了最後一個句號,然而學海無涯,需要我們深入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這本書隻是我們研究民事責任的一個起點,我們還要努力,再努力。
著者2013年4月於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