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魚腸(一)(1 / 2)

會稽山,神爐峰。

“歐冶,起身,伸出右臂來。”

名叫歐冶的年輕男子恭敬地從石階上站起,仍半揖著身子,撩開右臂上的粗布衣。

麵前的中年男子一身紅綢華裳,身泛金光,長袖一揮,歐冶的手臂上便從掌心蔓延出一道赤紅的劍紋,盡管如同火燎刀割,歐冶愣是不吭一聲。

“我本是上古軒轅黃帝所持軒轅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鑄造而成,靈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曾大敗蚩尤三大邪刃,助黃帝平定九黎;而後又為大禹所得,斬殺渤海九龍,平息水患,後同大禹埋葬於此。

“千百年來,為求我軒轅之力者,不計其數,然而能經曆冰天雪地,煉獄業火,九天雷霆,須彌幻象考驗者,不過寥寥幾人。這軒轅之力乃是世間靈氣之元,巫師得此,呼風喚雨;戰士得此,戰無不勝;政要得此,君臨天下。你雖隻是鑄劍之師,但一樣可以憑你所鑄之劍,左右天下。

“當今群雄四起,諸侯爭霸,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你若有心,鑄劍相助,必能有所大成。好生使用軒轅之力,切記,莫被心魔所驅,否則必釀大禍!”

紅衣男子說罷,化作一道宏光,宏光之中依稀可見一道劍影,指天畫地,身若赤霄,氣若長虹,隨後沒入會稽山中,與餘暉同化,無影無蹤了。

歐冶凝視臂上劍紋許久,而後恭恭敬敬對著天地磕了三個響頭,起身下山。身影映在落日之中,仿佛數千年前禹王站在此處,對著九州大地宣發霸氣。

十年後。

歐冶在太湖之濱,望著茫茫湖水深思。

十年來,他的聲名已經遍布吳越之峰、齊魯大地的各個角落,世人多敬重,喚其歐冶子。凡聞歐冶子,便知其名劍,百姓口耳相傳,稱其揮土成劍,削木成刃。對此歐冶隻是一笑而過。

他一直在鑄劍,勤勤懇懇,從不停歇。所鑄之劍,無論長短大小輕重,皆被世人尊崇,或為王侯隨身佩防,或隨將帥衝鋒陷陣,劍鋒之指,所向披靡。從來沒有人鑄的劍能夠砍斷歐冶鑄的劍,或許這一點,他是欣慰的。

但是世間之局態,卻並不曾因為他的劍而有絲毫改變。或許是他鑄的劍還不夠鋒利,即便是世間首屈一指,也還有更強大的提升空間;也或許區區幾把劍,即便威力世間無雙,也大不過諸侯雄心以及百萬雄兵。

歐冶迷惘了。他望了望臂上的軒轅劍痕,從出生開始,他便每天揮舞著匠錘,如今右臂強壯有力,揮錘卻沒有以前那麼暢快淋漓。身為鑄劍師,沒有寸土,沒有兵卒,真的能夠隻憑所鑄之劍左右天下嗎?歐冶希望有人給他答案。

同是太湖之濱,另一行身影匆匆前行,踏碎砂石,打破了湖水的沉寂,也打斷了歐冶的思緒。

“敢問閣下,是否鑄劍名師歐冶子?”來人相貌俊朗,眉宇之間英氣畢露,身著白霓青裳,腰佩碧盤玉玨,身後跟著數名侍衛打扮的仆從,一看便知,不是政要之家,便是王侯公子。

歐冶微微作揖:“名師不敢,在下越地劍匠歐冶,敢問閣下?”

來人聽聞大喜,道:“在下姬光,素愛寶劍,久聞劍師歐冶子大名,想請於府上做客,談天說地,秉燭夜談,不知可否賞臉?”

原來是前任吳王諸樊之子,吳國公子姬光。自成名以來,凡歐冶所居之處,便不乏王侯大夫來往,多半請他做客,最終不過是為求一劍。

歐冶笑道:“不知公子大駕,有失遠迎。隻是歐冶一介莽夫,目不識丁,不宜出入書香之地,以損公子大體。公子若是有事相求,不妨直說。”

“好!果然有大師氣魄!”公子光哈哈一笑,“那我就開門見山,我想請歐冶子大師為我鑄一把短劍。”

“好說。”歐冶心想短劍之用,多半防身,便一指不遠處的茅草屋,那是歐冶剛搬來太湖不久的住處,門口劍架上掛著數把寶劍,長短不一。門外立著一鼎火爐,爐火純青,炭火之中,佇立著數把通紅的劍刃。“其中短劍,公子若有喜歡,隻管拿去防身。”

公子光眼角的餘光掃視一下歐冶的草廬,微笑道:“這些短劍想來自是鋒利,但不知能否刺透千鱗盾甲?”

“千鱗盾甲?”歐冶一驚,聚起目光望向了公子光。千鱗盾甲乃是千年鯪鯉鱗片所鑄,莫說刀槍不入,便是火燒雷劈,也堅不可摧。歐冶所鑄短劍,雖不比凡物,但仍是消遣之作,要想刺透千鱗盾甲,恐怕尚且乏力。

“公子可否告訴我,求劍何為?”

刹那的沉默。“殺人!”公子光的眼神突然射出一絲殺氣,原本安靜的臉龐浮現一片陰影。

公子光繼續說道:“想必先生也當有所聽聞,我父王曾是吳國之君,有弟三人,大弟餘祭,二弟夷,三弟季劄。父王賢明,知三叔季劄有治世之才,故不立我為太子,而將王位相繼傳與三個弟弟。誰知傳至二叔夷後,其子僚自立為王,迫害三叔,使其流亡民間,三叔後裔也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