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4章 銀川公路三營段“腸梗阻”何時根除(1 / 1)

銀平(銀川—平涼)公路咽喉地段的固原縣三營鎮街道,因擺攤設點,交通受阻,路麵年久失修,溝深坑大,已成“腸梗阻”。對此,新聞單位已呼籲過多次,但至今仍未能引起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

三營鎮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地區最繁華的貿易集鎮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先後有13個省(區)幾百名商賈來此借地生財。由於當地沒有專用市場,集市貿易隻能在狹窄的街道兩旁進行。每逢集日,整個三營街頭除了攢動的“白帽帽”之外,就是各種馬達聲、鳴笛聲和橫七豎八停放的馬車、手扶、架子車等。路經此地的客貨車在1公裏有餘的街頭得花1個小時才能“鑽”過去。由於街頭擁擠,秩序混亂,交通事故層出不窮,從事飲食服務的個體戶整天在垃圾遍地、蒼蠅穿梭、塵土飛揚中營業。1985年,有關部門曾先後拿出300餘萬元巨款,借用和修建了一個占地26畝多的貿易市場和商業一條街,但時至今日專門市場仍然是“門庭冷落車馬稀”,人們仍舊擠在街頭兩旁擺攤設點。這段公路的排洪設施也很差,原先平坦的路麵已不複存在,狹窄的道路上,不是大坑,就是深溝,遇到雨天洪水淤漫,成了名副其實的“沼澤地”,很多車輛隻能在泥水中“怒吼”,打滑。

針對上述問題本報曾刊登過記者來信,記者還走訪過固原縣工商局、三營鎮、交通局和縣政府的有關領導,但這些同誌對此問題或以“沒錢事難辦”為由,或互相指責,或推給區直有關部門。去年5月記者對此問題曾專門走訪過縣政府的有關領導,他曾表示正在協調部門關係,和區交通廳交涉研究解決路麵問題。今年8月記者又一次走訪了有關領導,得到的還是這樣一句“幹淨利落”的回答。希望有關部門的領導不要再當“足球運動員”了,盡快對此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妥善解決。

(發表於1992年9月2日《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