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麼一說,明白了一點,但是起碼又放心了。
說到這裏,我又問了另一個小冰說的事情,看他怎麼理解。問了他“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大自然的抗爭史”,這句話要怎麼理解。
伊森則是這樣跟我解釋。人類從出現語言和文字開始,也就基本上處在了改造大自然的開始,之所以用語言和文字,就是需要溝通怎樣改造工具,怎樣種植,怎樣圍獵。而語言和文字是人類公認的文明代表。其實說抗爭史,是理解詞義深淺不同了,我覺得用這種套路來說,更容易讓我們理解的說法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大自然的改造曆史。
伊森自己解釋的也有點詞不達意的感覺了,於是補充道:語言本來就是一種藝術,一種表達和交流的方式,是需要對方對你的感知或者事實的認識。你一定要分出個對錯來,那豈不是又回到二十一世紀的應試考試了。這個解釋不好清楚。”伊森說的直搖頭。
然後突然想起點什麼,突然說道:不討論這些了,我跟你說個改造大自然的事情,我也是前些日子剛了解到。人類打造的一個龐大的生物鏈,很是壯觀。
然後伊森便充滿了樂趣地給我講述這個生物鏈。
首先從地域上來說。地球上黃色區和紅色區兩者之外的區域屬於人權協議範圍區域。其中黃色區域屬於未簽核人權協議人居住區,或者是那些榮譽值和信譽值低於要求值被送入黃色區域的人類,其實留在黃色區域以外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一旦你的信用值不能使用,你將無法生存,所以隻有進入黃色區域自力更生:但是也有一些人,什麼都有但還是願意去黃色區域生存的,完全可以,完全自願,雖然很少也有這樣的人存在。紅色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在自然保護區域範圍內不允許出現任何人類生存跡象的物質出現,但是又不控製人類進入,也就是說這是一片天然區域,你可以進去,但是如果你進去請不要攜帶任何金屬類或者含有金屬類物質,主要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在這個區域裏人類智慧沒有任何的作用,隻能靠你的雙手和雙腳,或者木棍石頭之類的,那樣的話人類是沒有優勢的,所以這裏生存的人類更是少之又少。在紅色區域線上有專門的智能設備和智能探測器,如果違規你就保佑別被檢測到,否則受損失的不是那些野生的動物們,而是你了。當然了,如果那個動物沒有開眼,從紅色區域溜達到了黃色區域,那麼人們用槍支彈藥給屠殺了也在情理之中。這個世界就是充滿了競爭,紅色區域裏動物達到了一定的飽和度而跑到黃色區域,很有可能就會被黃色區域裏的槍支或者激光之類的武器直接秒殺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也不受任何保護的。
然後還有人類需求生態鏈
再就是黃色和紅色區域之外的人權協議區域。在這個地球上,這樣的區域,又被分作很多的生態區。每個生態區域都有一些固定的區域組成,譬如說:生活區,工作區,畜牧養殖區,水果蔬果即時性農產品區,可存儲農作物區。
生活和工作屬於中心區域,外延有蔬菜區域,水果區域,還有養殖區域和農作物區域,當然了還有工廠區,從中心區域都有著成熟的類車運行軌道傳輸到各個區域,形成一個環狀網絡。
一些食物和工業品被從這些區域輸送到生活區域中,還包括畜牧業區的肉食和農作物去的農產品,都會被智能設備和網絡的協調進行作業並完成他們的任務。而這些區域產品的多少和種植的品種則有各自的智能委員會來決定,他們是怎麼決定呢,主要是根據信用值來決定。
而這個信用值的起源就是人類的誕生所產生的。所以這些信用值為人類服務的標準,也就是整個智能設備為人類服務的標準。譬如說,當區域內某種食物減少,智能網絡定價係統會提高這個食物的信用值,這樣的數據就會提供給種植區的智能設備作為下次種植物種的參考數據。這樣的信用調節機製來協調整個區域內,保證人類喜歡的食物常常有,而淘汰或者減少那些不被喜歡的食物。這個定律也適合工業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再就是生物生態鏈
源源不斷的物品被送往生活區,生活區必然是垃圾堆積的生產區。這些生活的垃圾,會被分類成不同的垃圾進行粉粹處理後拉走或者有機垃圾直接拉走。垃圾被送到地下的垃圾車中,然後將這些垃圾拋入地下鐵軌中,這些鐵軌是慢速運行鐵軌,鐵軌中有多節的車廂,每節車廂都是分層格狀的,生活的垃圾被填滿在隔層中。
車廂被填滿之後會運行至地下鼠蟲生活帶,在鼠蟲生活帶有著各種各樣的地下昆蟲等生物吞噬著車箱內的生活垃圾,稍作停留後,車廂會繼續向前運行,這個過程中昆蟲依靠活垃圾成長並繁殖,一部分被帶走一部分仍舊存活在原地等待下一班列車的到來。
之後列車駛入動物養殖區,然後車廂升出地麵運行,在此智能設備養殖的各種家禽和大體型動物會將這些停留在車上的殘生的植物、小昆蟲、鼠蟻蟑螂之類吃掉。在此根據檢測器停留完成後,車廂會會發出警報驅趕動物,然後降入地麵之下,然後這趟車駛出養殖區開始慢慢駛入種植區。
在此期間各種的微生物將這些動物的糞便和保留的存下的垃圾進行分解,這種分解會持續在整個過程。最後這些列車進入種植區的植物肥料存放區被智能挖土機卸載,然後列車沿著軌道駛回生活區。這些被送來的分解肥料會等待著依次拋撒到種植區的土地中。
並且對於那些聖後垃圾中的無機垃圾,也會使用細菌分解的方法,人類不斷地探索虛擬世界,並培養了各種分解人類垃圾的微生物來講解這類的垃圾。是的他們可以進入土壤。
於是想著他的理解能力強,跟我的還比較接近,讓他帶我去虛擬世界逛下,趁熱打鐵,這就趕緊問問。
於是跟他說了我對虛擬世界的疑惑,並且跟他講述了我去參觀的那個工廠的實際效果。並且跟他說如此高能的自動化工廠流水線,還需要有虛擬世界做什麼?所以在這裏這個虛擬空間對於實際工廠的作用和意義我不理解,在我的印象中,虛擬世界應該就是個娛樂的地方吧。
伊森思索著解釋道:"這個嘛,你想想我們那個時候的網絡是做什麼用的,那簡直生活工作大雜燴,網上的信息幾乎涵蓋了各個方方麵麵。但是也不能說全是娛樂。但是也確確實實地服務於現實社會,譬如說購物在網絡中就很流行,網絡為商品銷售和訂單服務。現在網絡的服務麵更廣,工業、農業、化工、醫療、生物、環境等等都有服務的地方。對了你去的那個工廠你還記得廠房編碼或者比的信息什麼的。“
他停頓了一下,跟我說:“這樣林先生,你等我幾分鍾,我把你收的那個工廠的虛擬世界的地址信息找下,三五分鍾我就回來。“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