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封禪告天(大結局)(1 / 2)

朱至澍一直有個夢想:

那就是要效仿成祖修撰《永樂大典》那樣,修撰一部博古通今、包羅萬象、全麵係統的巨著,將中華文明的諸多瑰寶、完整有序的傳承予後世。

但也會和《永樂大典》有不一樣的地方;

那就是還要將自己從未來帶來的許多知識,也適當的加入其中,作為對未來的指引。

自己終有一天會死去。

蒼天讓自己帶來的、那些讓漢人永世昌榮、一統全球的寶貴知識,不能隨著自己的死去就此長埋地下。

所以朱至澍要將他們寫下來、要給後人留下來!

很早前朱至澍就有這個想法了。

但那時候大明正在四處征戰、國內的一切人力物力,都是以滿足戰事所需為先,朱至澍也隻能隱忍等待。

現在,合適的時機終於到了。

於是,朱至澍命教育部尚書嶽沐辰主持修撰仿效《永樂大典》的《天統大典》。

《天統大典》基本還是根據永樂大典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索引法,將漢人文、史、哲、兵、理、工、農、醫、技、商等等各類有用的文獻和方略都集於其內。

一旦編成,必將是流傳千古、蔭澤萬世的寶貴財富。

而其中關於未來的那部分內容,就隻能由朱至澍親自完成了。

他自己也按照上麵的分類方法,在編修著自己要給後人看到的內容。

例如浩蕩的太空、例如飛機和潛水艇、例如內燃機和汽車、例如元素周期表和各種物理原理、例如君主立憲製、共和製和共產主義......

後世的先進經驗,朱至澍都教了;

能學多少、能會多少、能發展的如何,朱至澍就掌控不了、就要靠後人自己了。

除了修撰《天統大典》外,朱至澍還對此前的先皇承襲做了修正。

把成祖的廟號修正過來,重新改為了明太宗,以正本清源、重振綱紀。

本來就是太宗嘛,哪有一朝二祖的說法?

簡直是丟人現眼、讓人恥笑。

嘉靖就是胡來。

其實對於這位有不朽功績的偉大大帝,朱至澍是很敬佩的。

修改並不是不尊重他、更不是打擊報複他。

朱至澍自認為改為太宗已經很給麵子了,不然的話,其實該改成明成宗才對的。

不管朱允炆做的怎麼樣,他法統上就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

按規矩,就該奉為明太宗才是。

但朱至澍顧及朝野的非議(主要是讀者的非議......),所以隻能暫且折中,改成了明太宗。

這倒沒有引起很大的爭議。

畢竟公道自在人心,嘉靖改明成祖,本就是不得人心的。

隻是那時候形勢比人強,多數人不敢反對、隻能捏著鼻子認下而已。

如今有一位皇帝願意正本清源、維護綱常法紀,多數人還是很樂意看到這事的。

再之後,朱至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昆侖封禪。

泰山封禪已經臭了,還是由自己、開一個昆侖封禪的先例吧。

天統十七年三月,封禪的隊伍開始離開京師、向昆侖山進發。

浩浩蕩蕩的隊伍先是乘著火車一路南下,到達廣平府(今河北邯鄲地區)後轉乘馬車西進,一直到達西安。

然後又從西安繼續往西;

一路經過鳳翔府(今陝西寶雞)、秦州府(今甘肅天水)、蘭州衛、西寧衛......

於六月初,到達青海湖畔。

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畔南邊,就是昆侖山脈的尾端了。

被譽為‘中華母親河’的黃河,也是從這一帶流經。

在這等地方封禪,才是真正的封禪啊。

經禮部官員測定,封禪之日、當是六月十五為最佳。

那一天,朱至澍頭戴帝皇獨有的十二旒冕、身穿包含了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等紋飾的十二章紋冕服;

以極盛之態,登上了封禪台。

此處封禪台,建在極高之地。

環顧四方,可見遠處金光熠熠的雪山頂、可見波光粼粼的青海湖;

可見蜿蜒流淌的母親河、可見一望無際的大好河山。

就連這晴朗的天、這潔白的雲,都好像近在遲尺、觸手可及一般。

封禪告天,那自然是離天越近越好。

而負責封禪事宜的禮部官員也非常的用心,選了這樣一處上佳之地封禪。

封禪,不隻是帝皇的功績,更是他們這些為臣者的光彩、為臣者名留青史的機會!

他們自然會萬般的用心。

封禪台上,早已擺好了眾多享受祭祀香火的牌位,其中有諸天神帝牌位、曆代賢明帝皇牌位、大明先祖帝皇牌位。

在禮官的指引下,朱至澍先是給這些牌位一一上香、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