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是一堵牆,這堵牆的唯一作用就是把別人的友誼擋在牆外。要想在社交中贏得友誼,就必須自己動手,把這堵牆拆除。
吝嗇是人性的一種貪念,是社交成功的大敵,它與社交的基本理論相違背。無論什麼時候,社會交往都要堅持互利互惠的原則,隻想索取,不願付出,是無法在社交這個圈子裏生存下去的。吝嗇的人必然貪婪。這種人的思想往往是一個單向係統,隻會想著自己的索取,從來不懂得什麼叫做付出。
吝嗇,實際上是一種心態,不僅表現在財物方麵的,還表現在情感方麵。“惜金如命”、“一毛不拔”都是吝嗇鬼的鮮活寫照,但這主要是指財物方麵的吝嗇,而情感方麵的吝嗇是指隻求別人關心自己、照顧自己,對別人的感受和困難卻漠不關心。不管是財物方麵還是情感方麵,吝嗇向來為人所不齒。所以沒有人願意與吝嗇的人來往。
鐵管家年邁的父親突然病倒,名醫皆道此病無救,讓鐵管家給老父準備後事。沒想到老父雖奄奄一息,卻總也死不去,痛苦難當,便費力地囑咐鐵管家,看能否給他找個道士來送他一程。鐵管家將道士找來後,看老父正昏迷中,便跟道士講起價來——鐵父平日最厭惡兒子地吝嗇習性,讓他聽到,說不定先氣死了。道士要價一百兩,鐵管家死咬住隻給九十兩。道士開始施法後,鐵管家看到老夫地氣息漸漸微弱,剛要哭,卻聽到道士念念有詞道:“有請鐵氏上東天。”鐵管家怒道:“都是上西天,你怎麼讓我爹上東天?”道士答:“一百兩是上西天,九十兩隻能上東天。”鐵管家咬咬牙,隻好又給了道士十兩銀子,道士又念道:“有請鐵氏上西天。”誰想眼看就要斷氣的老人突然坐了起來,指著鐵管家罵道:“你這鐵公雞,為了區區十兩銀子,就讓老父我跑來跑去的!”
這隻是關於吝嗇的一個小故事,你看了以後,一定覺得好笑。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願意與那些吝嗇的人打交道。與這種人接觸過一兩次之後,就肯定不願意再見到他們。但是吝嗇並不是生來就有的,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生命的存在和成長,需要吃喝穿住,所以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人們對財物的需要,本來隻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可是,有些人對財物有一種特別的嗜好。對於他們來說,財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決不放手,該給別人的,也不願給。這就是吝嗇。說到底,吝嗇的人是因為把財富看得太重,覺得財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當然,人在社會上生存應該具備必需的物質保障。但是,過度追求財富,卻大可不必。做人還是要慷慨一些好,將心比心,你對別人的慷慨付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你。這就是人際交往的互動原則。
有一個非常聰明的聖人叫做許由,住在深山裏,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當時的帝王虞舜聽說他的大名,跑到山裏對許由說:“太陽出來了,就用不著火把了;天降甘霖了,池子裏的那點積水就沒有多大用處了;如今有您這位聖人,我這樣笨拙的人也就不應該占據帝王的位置了。許由先生,請您來做治理天下的統治者吧!”
許由哈哈大笑,說:“我看不必吧。您的才能,足夠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老百姓日子過得很好。我看根本用不著我來做什麼事情。再說,做帝王對於我有什麼用呢?難道我需要財富嗎?你看看河邊那些田鼠吧,滿河的水對它有什麼用?它隻要把肚子喝飽就夠了。你再看看樹上那些鳥兒吧,那麼大的樹林對它有什麼用呢?它睡覺的時候隻要有棲身的鳥窩就夠了。天下之大,對於我許由又有什麼用呢?我每天隻要有填飽肚子的糧食和一小塊用來居住的地盤就夠了。尊敬的舜,您還是回去吧,不要再來幹擾我了!”
就像許由說的這樣,人生在世,吃喝穿住,無論多麼富有,也隻能用上那麼一點兒。當然,我們並不是提倡人們過著艱苦的生活。隻是讓你明白財富雖然重要,但決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它代替不了所有的東西。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斤斤計較,永遠不會贏得他人的好感。有付出才有收獲,在感情方麵,也不要太吝嗇。人們之間的感情是在相互幫助和相互關愛中形成的。如果在別人因孤獨而需要你慰藉的時候,在別人因困難而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置之不理,那麼,在你自己孤獨和困難的時候,就不會得到他們的關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