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蝦爆鱔(下)(1 / 3)

楊若辰和大爺的比試,蘇木哪怕手癢,也不便插手,作為旁觀者,也樂在其中。

楊若辰操起黃鱔,斷頭去血,破腹去髒,行雲流水,果斷幹練,與其纖瘦的嬌軀,滿是違和,卻讓蘇木連連點頭,暗道佩服。

尋常女孩兒,怕是抓起黃鱔,都嚇得嘰哇亂叫,誰能想到,楊若辰能做到這種地步。

一旁的大爺也看得一愣,驚訝不已。

“女娃娃,不錯喲。”

操著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大爺手裏卻沒閑下,同樣的操作,速度絲毫不弱。

土生土長的臨安人,大爺從小與鱔魚打交道,幾十年的積澱,自是不可小覷。

賣油翁般,唯手熟爾。

鱔魚血乃是大補之物,可入藥,但腥臭難當,不宜入菜,放血之後,應當施以料酒薑蔥醃製。

兩人幾乎是同時將鱔魚去骨醃製,而後開始處理沼蝦。

淡水蝦寄生蟲較多,須去蝦線,剝出蝦仁。

相較於鱔魚,兩人處理蝦的速度更快。

蝦仁加入料酒,玉米澱粉,攪拌上漿。

所謂上漿,也就是讓水澱粉充分包裹食材,形成薄薄一層澱粉溶液膜。

講究就是少量多次,逐步上漿。

此時鱔魚已經醃製到位,同樣加入澱粉,比例是方才蝦仁的三倍,讓鱔魚裹上厚厚的澱粉。

起鍋燒油,油不能少了,因為得炸。

炸這種烹飪方式,看似粗暴簡單,實則暗藏門道,溫度太高容易胡,溫度太低油容易津入食材,導致食材軟爛粘連,失去炸本身應有的口感。

尋常人,以筷子入油,以氣泡密集程度,辨別油溫,熟練的廚師以手懸於油麵,可辨時機。

大爺便是後者,伸手一探,心中有數,倒入鱔魚,刺啦作響。

入油數秒,鱔魚卷起。

外層包漿,瞬間微黃,形成外殼,將鱔魚包裹其中。

大爺行雲流水,操作嫻熟,反觀楊若辰,卻是慢了下來。

楊若辰看著油鍋,似待時機。

大爺見狀,略微搖頭,於他看來,楊若辰的這鍋油已然過了最佳炸製溫度。

就在此時,楊若辰放入鱔魚,完全沒有伸手探溫的步驟。

鱔魚滾入熱油,油鍋沸騰,傳出劇響。

大爺搖頭一笑,道了句:“可惜,刀功不錯,溫度控製卻差了些。”

楊若辰聞言,笑而不語,俏臉不露絲毫慌亂,獨屬於她的那份孤高氣質,隻有在烹飪時才會顯露無遺。

大爺觀察著鱔魚的顏色,直至外殼金黃,撈起控油,大火熱油,直至油溫再次攀升,重新放入鱔魚,複炸。

炸物,尤其是炸富含汁水的肉類,複炸是讓食物酥脆的關鍵所在。

初炸之後,看似外殼酥脆,內裏卻依舊多汁,靜置之後,汁水外滲,導致外殼迅速變軟,尚未成菜,口感已然不複。

複炸,可再次去除多餘水分,保證炸物在成菜上桌時,依舊能保證酥脆。

再次撈起鱔魚,於濾網之中靜置,去除多餘油脂,這一步是謂控油。

此時關火,待油溫略微下降,下入蝦仁。

蝦仁入鍋,用筷子翻動,避免粘連,利用油鍋餘溫,使得蝦仁熟透,撈起備用。

鱔魚的烹飪手法叫做炸,而蝦仁的這一步,則是另一種寬油烹飪方式,是謂滑。

滑的手法,可使食材滑嫩爽口,保留蝦仁原本的彈牙口感。

蘇木暗自佩服,無論是炸,還是滑,於大爺手中,遊刃有餘,恰到好處。

蘇木看向楊若辰,大爺也頗為關注的看了過去。

二人正好見到,楊若辰從油鍋內撈出食材的一幕,前者眼神微動,後者滿臉詫異。

楊若辰撈出的食材中,不僅是鱔魚還有蝦仁!

“竟是將兩種食材共同炸製……”大爺喃喃自語,而後目露失望,於他看來,這種操作無異於瞎搞。

大爺不再關注楊若辰,開始進行最後的環節,炒製醬汁。

蒜末,生抽,糖,醋,水澱粉,調配成汁,鍋內留少許油,放入料汁,用勺輕推,直至料汁粘稠,香氣四溢。

放入蝦仁與鱔魚,裹勻料汁。

酸甜口的料汁迅速包裹食材,濃烈獨特的風味,於小院內四溢,激人味蕾,口舌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