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細節執行到位,就能收獲成功(1 / 2)

一位知名企業的老總被問及企業發展的命門是什麼,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是創新,不是市場,也不是戰略,他說是人,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關於主觀能動性,詞條中有這樣的解釋:指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意識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裏,人們隻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雖然隻靠單純的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以及怎樣去做。在實踐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

在一個企業中,任何創新、市場活動、戰略都是由人來完成的,整個執行的過程中細節是否執行到位,則是由人的意識支配的。細節靠製度來約束,是不可能的,再全麵的製度也不能概括在工作中遇到的千變萬化的情況;細節靠監督也是不現實的,監督一個人完成工作的人力成本,比直接由監督者完成還要高。開啟細節執行力的金鑰匙在人心中,細節執行力的標尺也在人的心裏。

因此,歸根到底還是人,還是人心所向,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的企業的發展,簡單來說,就是“用心”二字。

“用心”二字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有些員工在被領導批評不用心的時候,覺得十分委屈。我們該怎樣理解“用心”呢?

有些人常常認為,工作就是幹活,幹活就是工作,完成就行了。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會在工作中用太多心思的,那細節執行力也無從體現。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工作不僅僅是養家糊口的謀生工具,工作更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體現。因此,既然一定要工作,既然選擇了工作,那為什麼不付出你的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把工作做好呢?為什麼要抱著一種敷衍、應付的心態讓工作成為一種痛苦呢?

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就是不用心,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無聊,抱著“不得不”的心情去工作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很多年輕人,初入職場的時候,還有幹出一番事業的豪情。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崗位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關鍵,很難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覺得工作簡單、瑣碎,提不起興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或者在一個崗位幹久了,感覺沒什麼挑戰性,每天重複著做相同的一件事情,很沒有意義,很枯燥。漸漸地熱情便冷卻了,工作也慢慢倦怠起來,用心更是無從談起了。對於這樣的人,讓他用心工作,他幹脆就不知道怎樣去用心,有心該用在哪裏。

小趙剛到公司工作時,自以為專業能力不錯,平時的工作憑借自己的小聰明都應付自如,對待工作很是隨意。有一天,老板交代他為一家企業做一個很重要的廣告策劃方案。他很用心地準備了半個月,哪知把方案呈給老板時,老板看都沒看就問:“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小趙一怔,什麼也沒說就拿起方案回來了。

他冥思苦想了好幾天,對方案進行修改後,再交給老板看時,老板還是那句話:“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小趙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給予肯定的答複。老板還是讓他拿回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