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8日,在經曆了81天的艱苦跋涉後,斯科特和威爾遜(E.A.Wilson)、鮑爾斯(H.R.Bowers)、奧茨(L.E.G.Oates)、埃德加·埃文斯(Edgar Evans)一起到達南極。到達那裏之後,他們才發現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一個月前已經到達了南極。天氣越來越糟糕,他們不得不往回返,途中埃文斯不幸去世,緊接著奧茨也死了。在離目的地隻有17公裏(11英裏)時,他們被暴風雪困住。暴風雪持續下了九天,當時他們除了等待死亡,別無選擇。就在這種時刻,他寫道:“我們還活著,我應該寫一個故事來講述同伴們的剛毅、忍耐和勇氣,他們將活在每個英國人的心中。這些粗略簡單的便條同我們的屍體會告訴大家這個故事。”阿蒙森談到了斯科特和他的團隊:“他們不缺少勇敢、決心和力量……如果他們的經驗再豐富一點的話,肯定能夠成功。”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和斯科特一起參加了英國國家南極探險隊。1907年,沙克爾頓成為英國南極探險隊(Nimrod)的領導者。在此期間,他到達過南極周圍156公裏(97英裏)的範圍內。1914年,他領導英國皇家穿越南極洲,探險隊經南極穿越南極洲。由於三桅“忍耐號”探險木船遭到冰山撞擊破碎,沙克爾頓和五個同伴搭乘一艘從神象島(Elephant Island)到南喬治亞州的捕鯨船,航行1300公裏(800英裏)。這不但創造了船舶駕駛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他們堅韌不拔的無窮意誌的一個奇跡。他們必須穿越南喬治亞州的島嶼,才能到達救助點,這一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奇跡。經過精心策劃,援救行動最終挽救了“堅韌號”上所有幸存的船員。
沙克爾頓不但意誌堅定,而且細心謹慎。出發前他都要事無巨細地仔細思考,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沙克爾頓知道在神象島上不能依靠運氣,不能隻是坐等救援。於是他細心地計劃南喬治亞州的旅行,精心挑選他的隊伍,帶上了船員中最好的航海家弗蘭克·韋斯利(Frank Worsley)。正是通過精心的準備船隻、細心的挑選最好的隊伍,充分考慮到惡劣的環境,而不是依賴運氣,所以沙克爾頓才提高了達到勝利巔峰的機會。這不是為了贏利的賭博,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的冒險。正是因為充滿了艱難險阻,所以團隊協作、競爭力和專業技術在此得到了有機結合,為贏得最終勝利提供了機會。
雷諾夫·費恩斯(Ranulph Fiennes)是《吉尼斯世界記錄》所評選的在世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探險家。他領導過30多次探險,打破了無數次的探險紀錄,最著名的是第一次環地球極點的探險,第一次無支援穿越南極洲的探險。在第一次沒有人協助的北極探險中,為了找回掉在冰中的一副雪橇,費恩斯被嚴重凍傷,探險以失敗告終。之後,他明白了在探險的過程中,身體素質至關重要。為了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他采取了很多辦法,其中的一種方法就是連續七天時間在世界不同地區跑了七次馬拉鬆。他強調自我激勵和果斷堅決的品性,也特別欣賞為完成指定任務而選擇正確隊伍的能力。
保拉·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曾經創造了女子馬拉鬆的世界記錄。2003年,她以超乎意料的2小時15分25秒完成了倫敦馬拉鬆比賽。成功來之不易,在運動生涯前期,拉德克利夫不但以背著包裹勇敢跑步而廣為人知,也以衝刺時身體虛弱、衝勁不足而聞名。她即將麵臨著成為英勇的英國失利者的危險,然而,拉德克利夫並沒有在比賽中失利。你可以想象解決的辦法,就是在整個比賽中,她都不急於爆發力量,在比賽接近終點時,她才全力衝刺。因為,到比賽快結束的時候,其他的競爭者已經沒有力量衝刺了。這就是理論,但是這一理論並不總能發揮作用,悉尼奧運會10000米的比賽就是一個例子,在臨近終點時,兩個埃塞俄比亞人和一個葡萄牙人超過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