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你上熱搜了!”

“前五條,有三條都是你!”

楊蜜兒的驚叫聲讓李明為之一愣。

“熱搜?”

看李明不知所措的表情,楊蜜兒也沒顧什麼男女授受不親。

立刻就湊到了李明的身邊,指著自己的手機屏幕。

“你看!”

定睛一看,果然如楊蜜兒所說。

熱搜的前五名,自己的名字赫然在上占了三個位置。

“李明新作《喜》。”

“毛易《肖愁》”

“《喜》聽上去為何那麼詭異?”

“李明到底是誰?”

“坤坤新曲《喂喂喂》”

看著熱搜上的排行,楊蜜兒一下就來了興趣。

當時李明在演唱《喜》的時候,那背景當時可是著實嚇了她一個激靈。

“你這首歌到底寫的是什麼?”

“我當時聽的時候就沒太聽懂。”楊蜜兒滿臉疑惑的問道。

“熱搜不是有麼,說不定有網友猜出來了呢。”

楊蜜兒對李明這種舍近求遠的話頗為無語。

但也還是在李明的身旁點開了帖子。

“恕我直言,李明這首歌完全就是在故弄玄虛,之所以聽上去詭異,無非是作曲上有意為之罷了。”

“說句實話,我完全沒聽懂,也沒看懂這歌詞半點到底寫了個什麼。”

“同樓上,什麼王二狗,哭著笑笑著哭,感覺完全就是一通亂寫。”

帖子的前幾條,都是一群網友在自以為是的評價。

直到楊蜜兒刷到了一個ID名稱為民俗專家老劉的人。

民俗專家老劉:“可能是時代的不同,你們太年輕,還不知道這首歌的含金量。”

“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一點是,李明老師這首歌,完全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下麵,我就來為各位解析一下李明老師的這個作品。”

“下麵我就來為各位解析解析這個作品。”

“宜忌這一點,我可以確定我沒說錯。”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裏,正月十八宜出喪,忌嫁娶。”

“這明明就不是黃道吉日,可李明老師的歌詞裏偏偏這麼說,其中的深意,我下麵解釋。”

“宜忌這一點,大家可以去日曆上看一看,我老劉敢打包票,是肯定沒錯的。”

“但是李明老師卻把歌名取為囍,囍字背後是什麼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聽第一句,就感受到了一種異常的寒意。”

“再往下,在我國的傳統裏高粱是有辟邪的作用的。”

“可能這裏,大家有些不理解,但看我講完,大家就知道了。”

“我覺得李老師一個抬字用的非常巧妙。”

“既然是囍,新娘子穿紅裝肯定是很正常的。”

“可李明老師用的並不是穿上紅裝,而是抬上紅裝。”

“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被用抬來形容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匆匆裁這句,我個人的看法是舊時代的時候,新娘子的衣服是需要提前裁製的。”

“但既然是結婚,就應該謹慎的準備很久,為什麼會是匆匆?”

“下麵很有意思的一句就是,故作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