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清菱哪有那麼好哄,她搖著頭:“狀元哪有那麼好考,萬一李家不認我,顧五哥,難道你要一直在謝家做書童不成?”
她著著,突然覺得有些不對,舉起手中的賣身契,湊近了認真研究,看到那行“今有延州城顧家子弟顧延章”中的“顧延章”三個字,頓時一愣。
怎麼那麼眼熟……
顧延章、延州、謝家、季家……
季清菱怔了許久,心跳由慢轉快,待到後來,一顆心幾乎要跳出了胸腔。
顧延章……
是那個顧延章嗎?
後世公認晉朝最為出色的臣子。
曾經全家覆滅,隻得自賣自身,因得主家重視,資助他上學科舉,後來連中三元,驅逐北蠻,南蕩夷狄,平叛亂,治水患,最後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
那個名垂青史的顧延章。
據顧延章雖有治世之才,卻常懷私心,不但結黨營私,收受賄賂,把持朝政,亦欺瞞子,挪用孥款,虐殺敵國平民。
他褒貶參半,毀譽不一,就算到了燕朝,也常有學子因為對他的認定不一樣,在不同場所爭論不休。
季清菱捏著手中的賣身契,一時之間覺得自己連呼吸都重了幾分。
如果他是那個顧延章,那自己現在豈不是成了戲曲、話本中的“季家女”……
季清菱從不愛看戲,她自胎中有毒,生而重疾,從未斷過醫藥,病得久了,便一直對那些鬧騰的東西提不起興趣,倒是愛書,無論經史子集、雜學野論,悉數盡收,也常去父親書房偷看各類奏疏草稿、名臣書信,然而即便是她這樣的,也知道坊間最為出名的那一出“顧郎三問季家薄幸女”。
這戲長盛不衰,上至宮廷會演,下至街頭賣藝,幾乎任何地方都能聽到,大致講述的是前朝名臣顧延章在考取功名之前的故事,他全家覆滅之後,與未婚妻逃難,半途被人販強行拐賣,他救了未婚妻,暗請對方去報官,誰知那姑娘卻溜之大吉,再無音訊。
顧延章被賣之後,輾轉間吃了無數苦頭,後因聰明機敏,力大無比,得了貴人青眼,買在身邊。他雖為下仆,卻很快脫穎而出,受主家資助科舉,連中三元,入得京城跨馬遊街之後,才無意間得知那未婚妻的消息。
原來對方逃過一劫之後,根本沒有去報官,反而為求自保,徑直入京投奔親友去了,又因害怕讓人知道自己曾被拐賣,影響名聲,竟暗暗瞞下此事,全當從未發生,還謊稱顧延章已經死於戰亂,自己找了機會另嫁他人。
顧延章此時雖已功成名就,年少被賣之時卻著實吃過大虧,曆盡折磨,現如今見了這忘恩負義的罪魁之一,便連聲發了三問,直問得對方涕淚橫流,當晚便上吊自盡了。戲的最後,顧延章娶了恩人的女兒,又有高官厚祿,端的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