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留入川,是自中和元年以來,大唐最大的鬧劇。
而對錢留的成敗論說,也非常具有爭議。
認為錢留是軍閥的人,覺得錢留入川為攜天子,最後被田令孜逼退,是失敗了。
認為錢留是忠臣的人,覺得錢留入川是為了清君側,最終楊複光被斬,田令孜被射倒。錢留最後是成功了。
大忠似奸,自古如此。是忠是奸的,最後還得留給世人評說。
不管錢留是成功還是失敗,錢留入川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這導致了鎮江軍,這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軍隊,功勞沒有被朝廷所承認。
接任田令孜繼續當大唐背後皇帝的是楊複恭,楊複恭對錢留,選擇了不打壓不拉攏的中立態度。
對錢留入關勤王的功績視而不見,對錢留入川逼宮的冒犯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當錢留從未從杭州出兵過一樣。
之前朝廷封錢留的司空和越王,朝廷一樣承認,隻不過錢留在朝廷的官職,也就止於司空了。
楊複恭接任田令孜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各路豪傑。
說白了就是給軍閥們好處,讓軍閥們承認自己。
收複長安,功勞最大,屬李克用。
楊複恭借李儇之名,封李克用為隴西郡公、河東節度使,並調和李克用有過節的鄭從讜回成都,讓李克用能順利控製太原,控製河東全境。
對中原而言,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河東,河東首府太原,又是河北重鎮,的太原者必成大事。
當年李淵,就是在太原發家的。
李克用之外,就是朱溫功勞最大了。
他投降唐朝,獻長安布防,徹底瓦解了黃巢在長安的防禦。
再加上朱溫本就善於鑽營,在認王重榮為舅父之後,又拜在王鐸門下,成了王鐸的門生。
楊複恭在封朱溫時,也是考慮到了朱溫背後的勢力,所以封為宣武軍節度使。
經過這次封賞,朱溫算是徹底擺脫了王重榮的控製,真正的自立門戶了。
宣武軍的地盤也是中原要地,位置在洛陽附近的都畿要地。
宣武首府在汴州,屬於中原的正中心。
而位居宰相的王鐸,同樣也拿到了地盤。
王鐸以宰相身份,領節度使,封義成軍節度使。
最可惜的無疑是錢留,錢留兵出杭州以來,屢立戰功,封了越王,還官至司空。
名頭什麼的都得了個幹淨,偏偏在這封實地的緊要關頭,錢留沒控製住自己,白白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帶兵出蜀地錢留,對此並不後悔,大丈夫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凡是隻求無愧於心,無愧於跟著他的這群兄弟,錢留就不會後悔。
錢留入川這幾個月,唐軍和義軍的戰鬥也接近了尾聲。
黃巢當時逃出長安後,趁著關中各軍慶功時,遠遁千裏,進入河南道的蔡州,和蔡州節度使秦宗權展開大戰。
秦宗權以為黃巢窮途末路,自己輕輕鬆鬆就能收拾了他,所以秦宗權帶兵出城和黃巢大打了兩場。
黃巢畢竟是能攪動天下的衝天大將軍,就是強弩之末,也能把秦宗權那瘦弱的身子骨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