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袁世凱一早就準備好的公投陷阱,哪怕現在民間支持帝製的聲勢不弱,為了百分之百確保投票階段順利進行,勢必是要暗中做一些手腳。
隻是袁世凱卻沒料到,正是因為他太過謹慎的此舉,反而造成了地方議會中一些“泛民主陣營”人士嫉十分不滿。“泛民主陣營”中並不乏有支持帝製的人,但是他們所期許的是袁世凱稱帝之後,建立一套完善並且嚴格的君主立憲製。之前籌安會在對這一派人士進行遊說時,同樣是對他們做出了諸如此類的承諾,卻沒想到帝製還沒有完全落實,袁世凱竟已暴露出操控議會,公然違背憲法惡跡,如此還如何能讓人們相信會有真正的君憲和民主呢?
整個國體公投持續了八天,各省很快就彙總了相關投票結果的統計,一邊對省內公示,一邊派發到國會核實。在這八天時間裏,反對帝製和反對袁世凱的輿論總得來說是有增無減,甚至在擁戴帝製最熱烈的京津一帶,也出現了一些異樣的聲音。
不過袁世凱的心情依然很是暢快,在國會公布出來的各省公投結果裏麵,即便是反對帝製最嚴重的兩廣都是最終通過了國體改革。雖然他很清楚這是一份再自己操控之下而得出的結果,但也結果就是結果,總算是推開了大寶之位前麵的最後一道門。
九月二十二日,袁世凱在總統府瀛台宴會廳邀請各國使節和國內各大報紙記者召開發布會。發布會先是由總理趙秉鈞宣布之前全國公投的結果,接著又簡單宣讀了北洋政府各部官員對成功改共和為君憲國體製度的祝詞。趙秉鈞之後又是副總統黎元洪、財政總長梁士詒、國政辦公廳主任孫毓筠以及籌安會總理楊度,分別進行擁戴帝製的講話,對袁世凱不遺餘力的歌功頌德,對帝製於中華得意施行而大感快慰。
當時有記者專門就袁世凱在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典禮上,所立下諄諄誓言表示捍衛共和一事,提出了質疑的言論。
孫毓筠似乎早有準備,立即做出了答複,稱:“前此之宣誓,有發揚共和之願言,此特民國元首循例之詞,僅屬當時就職儀文之一。當日之誓詞根於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於民國之國體。國體實定於國民之意向,元首當視乎民意為從違。民意共和,則誓詞隨國體而有效;民意君憲,則誓詞亦隨國體力變遷。今日者,國民厭棄共和,趨向君憲,則是民意已改,國體已變,民國元首之地位已不複保存,民國元首之誓詞當然消滅。凡此皆國民之所自為,固於皇帝渺不相涉者也。”
顯然,此次發布會所邀請的來賓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斷然不會有不識抬舉者混入其中。之前提問的記者隻是遵照事先的吩咐提出質問,其目的就是要將袁世凱稱帝之後可能授人口實的地方全部抹清。
在前麵幾位政府要員、社會賢達接連完成前奏之後,袁世凱這才表現出極其沉重和複雜的表情,邁步走上了主席台,以十分誠懇的語氣演講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刷新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子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
言下之意正是他本來是萬分不情願卸任大總統而登基稱帝,隻是出於國民的期望以及為了尋求更好的治國之道,無奈之下才接受推戴當這個皇帝。
招待會最後,袁世凱正式任命楊度為“改製使”,全權負責國體過度的大小事宜,並且操辦登基典禮。至於正式登基的日期則經過商議之後再對外公布。
發布會結束後,袁世凱心滿意足的回到懷仁堂。袁克定以及總統府內務處的一眾親信官員早已齊聚前廳,等到袁世凱跨門而入時齊齊擁上前來道賀。雖然已經進到自己的屋裏,但是袁世凱臉上依然表現出無奈和謙遜之態,對眾人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自嘲之話,又搖著手讓眾人不要多言此事。
回到後院書房,袁世凱並沒有心思休息,開始構思自己登基稱帝之後的封賞。
然而沒過多久,忽然傳來一陣敲門聲,隨即是侍從長蔭昌的請示:“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