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5章 返回北京(2 / 2)

五月二十八日,在早晨開完交接的會議之後,袁肅於正午時分啟程返回北京。

這一路北上並不輕鬆,先是乘小船沿淮河北上到最近京漢線站點,再轉火車到天津。每次中途轉車都會有當地政府的官員以及社會名流到場迎接,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也要磨蹭好幾個鍾頭。在天津時還被耽誤了一整天時間,天津鎮守使與當地官紳一定要邀請袁肅參加專門安排的宴席。

對袁肅如此客氣的人大多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是商人紳士,倒是並沒有軍中要職人員前來捧場。這一點袁肅自己還是心知肚明的,北洋政府可以打造出一個“新星”,隻有沽名釣譽的人才會不恥的貼近過來。政客官僚是敏感的察覺到袁肅身份地位的變化,希望能先混一個麵熟,算是為日後鋪墊一個交情;商人紳士們則自是不比多說,不管說能否結下這個交情,隻要能站在一起合一個影兒,掛在自家牆頭上也能倍顯麵子。

然而對於北洋軍人來說,在講慣了資曆、背景、政治派係的圈子裏麵,突然出現一個後來居上的“年輕人”,任誰都不會感到痛快。如果袁肅不姓袁,也不是大總統什麼的親戚,這件事反而還能過一個麵子上,可偏偏袁肅還沾上一個“皇親國戚”的身份,這就愈發讓那些老資曆的北洋舊臣感到嫉恨。

老一派北洋軍人是不會在乎袁肅之前的事跡,也不管這個年輕人是否真有能力,在他們眼裏他都是全靠著“家裏的關係”才能有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嫉恨自然是最主要的情緒,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對袁世凱的忌諱,畢竟這麼多年來,袁世凱從來沒有刻意培植袁氏一族的子弟,哪怕大公子袁克定也不過是一個碌碌無為的瘸子罷了。

現在袁世凱突如其來的把自己的侄子捧上天,不僅一時半會無從適應,更是引得眾人不可避免的想入非非。

對此,袁肅老早就有所覺悟,所以他根本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到達北京的這天,大前門火車站外車水馬龍,總統府派來迎接的儀仗隊很有氣勢,他在天津時還專門重新訂做了一套禮服,就這樣大搖大擺的走出火車站,坦然接受儀仗隊奏樂和此起彼伏的鎂光燈爆鳴。

總統府派來迎接的官員是袁肅的老相識李彬,在火車站大門口簡單向記者回答了一些話之後,便在李彬的招呼之下乘上了小轎車。車隊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開向總統府。

“袁都督此行河南,當真是為大總統長了臉,連續已經有七八日了,大總統每天都是笑的合不攏嘴呢。”轎車上,李彬笑著說道。

“袁肅隻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還是大總統領導有方,各部積極配合,方能這麼快看見成效。”袁肅打著官腔的說道。

“太謙虛了,袁都督太謙虛了。大總統已經定下來,明日記者會結束之後,將會在瀛台正殿舉行授勳儀式。在下要提前恭賀袁都督高升了。”李彬自是聽出了袁肅的官腔,不過他也沒怎麼放在心上,猶是說道。

“是嗎?大總統的提拔,真是叫人誠惶誠恐。無他,從今往後唯有更加賣力,一報大總統栽培之恩。”在這件事上袁肅沒有太過謙虛,隻是用客氣的口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