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9章 軍政發展(2 / 2)

等到自身實力有所積累之後,第二步便是開辦一些輕工業的公司。比如在淮安建立現代化的采礦場、內河輪渡製造廠、船舶維修檢測廠等等。然後再在這些輕工業的基層上,或融資、或合資,轉而開辦一些鐵路周邊的經營公司,負責給鐵軌維護和製造車皮。等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也就是在慢慢步入近代製造工業領域了。

然而單單以上兩步,就足以消耗許多的人力物力,保守的估計也需要五年到十年不等。這其中的變數就是要看外國對華的外交政策,是否可以找到真正扶持中國工業近代化的西方國家。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西方國家要扶持中國,自然而然是要從中謀取其他利益。

除了個人的努力,袁肅還會利用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以及以後漸漸越來越強大的實權地位,在與外國勢力以及北洋政府的來往之中,一定會盡可能為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發展做推進。他相信以自己叔父袁世凱的見識,斷然不會看不出工業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隻要獲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必然能夠加快工業發展的腳步。

袁肅與林伯深約定,在“肅仁偉業公司”成立之後,下一步就是著手在淮安的輕工業建設。既然袁肅現在是淮安的實際掌控者,那淮安所產出的鹽也都屬於他所用,到時候引進一批先進的鹽礦挖掘、分析、製作的相關機械,先把現代化的鹽場辦起來。

為了籌備商業合作之事,袁肅甚至推遲了啟程返回灤州的時間,直到八月五日送走林伯深之後,他這才帶領第三團按照事先製訂好的行程上路。

抵達灤州是四天之後,第二團和第一團要比袁肅早兩天到達灤州,已經各自返回各自的駐部了。剛剛回到旅部大院,袁肅就立刻召開了一次簡單的軍事會議,第一團趙山河留駐淮安擔任警備司令部,團長一職自然得另設人選。

左右討論一陣,最終決定提拔第一團第三營營長孫連仲為代理團長。

這個決定著實是有些困難的,畢竟孫連仲連擔任營長的資質都有些過低,之前還是勉勉強強被破格提拔到營長這個位子上。但是袁肅當務之急考慮的並不是個人資曆,甚至連能力問題都隻放在其次。要說自己,他這個山海關大都督已經是讓人無法心服口服了。

如今地盤擴大了,而且在距離上有了很大的隔閡,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加強管理和集權。所以在部下選派方麵,袁肅更傾向於可以信任的人。再者孫連仲好歹在曆史上有一些名氣,隻要加以培養和鍛煉,必然是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委任第一團團長之外,同時還對東直隸民兵司令部的職缺做了調整,暫時由葛金章代理總司令,高順則頂替葛金章之職出任灤州民兵司令部司令。

至於第一團和第二團分出去成立淮安、淮北兩路部隊,缺少的這部分編製也要立刻展開補充。好在第一混成旅之前並非沒有任何預備兵,包括各團原本就有充足甚至過多的雜役人員,還包括各地民兵司令部培養的民兵單位。

袁肅要求先從後勤雜役人員當中挑選補充兵,這些後勤雜役人員在入營時都經過一定訓練,而且又熟悉營中的各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原本後勤人員都很多,正好可以為軍隊整體上進行一次精簡。

至於第一團和第二團幾個缺職的營長、連長,也都盡快從隨營學堂抽調。

同時仿效淮北警備司令部,以中央第一旅旅部為核心,成立一支教導隊。這是就目前第一旅經過大規模擴編之後,存在嚴重的士官、軍官缺乏問題的解決辦法。教導隊的規模暫時設定為一個營,滿編四百人,營部成立教導處,做為培訓基層士官和軍官的專門機構;麾下三個連分別為特務連、機槍連、警衛連。

教導隊同時兼顧警衛營的職責,全權負責旅部大院的安全工作,同時也是袁肅的私人問題。正因為教導隊的特殊職能,袁肅要求從麾下三個團中抽調最精銳的士兵來組成教導隊,指揮官由杜預擔任。

一旦教導隊完成編製,原先駐紮在旅部大院的第一營則調往城北的營地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