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袁肅千等萬盼總算在淮安迎來了北京發來的命令,中央政府批準他之前的保舉,允許設立淮安和淮北兩處警備司令部,以及對陳祿衫的上任鹽城縣長的安排。有了這份命令,接下來的建製擴充便更有底氣。
自從向北京發去電文,到等到北京回複電文,這過去的近一周時間裏,袁肅一直都在忙碌著籌集資金和安排人員采購軍火。這件事進行的很順利,前後隻用了三天時間,淮安和淮北兩縣縣長的位子便賣了出去,可見覬覦此位的人大有人在。
淮安是富庶之地,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七萬的價格拍板決定下來。而買下縣長一職的反而不是本地最富有的商戶,偏偏就是前任淮安知府盧有道。據下麵的人打聽來說,盧有道本身雖然有一些積蓄,可遠遠還不夠出七萬元的現款,最後卻是由幾個商人出資幫助盧有道買下縣長,盧有道則承諾今後必然會保障這些商人的政治利益。
淮北想必淮安要差很多,不過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好在占據淮河的一個頭。陳文年與當地的士紳名流們一番交涉,最後還是以四萬五千元的價格成交。買下縣長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上一任縣長自己。
淮北不像淮安之前經曆過一場戰鬥,所以省府是有口實有名義將前縣長撤職查辦。淮北從南北內戰一開始就沒什麼大的動靜,陳文年率部抵達時,該縣縣政府是五髒六腑俱全,從縣長到吏員都有人在崗。
簡單的來說,也不算是把淮北縣長賣出去了,無非是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勒索了現任縣長一筆。對於現任縣長來說雖然是怨聲不止,可又能怎麼辦?豈不說這些人有刀有槍,再者背後還是大總統侄子在撐腰,隻怕連安徽省長都不敢吱聲。
陳文年事先早已把淮北的情況彙報給了袁肅,袁肅打心底裏確實也不想敗壞自己的名聲。但相比於眼前實際的利益來說,有時候還是有果斷的做出取舍。
收上來這十一萬多的款子,加上第一混成旅本身攜帶的現款,再又從北方銀行貸款八萬多,袁肅手中總算湊齊了三十萬元的啟動資金。
當然,在湊資金的同時,該進行的工作一點都沒有拖拉。
郭文遠一抵達淮北就馬上在郊區買下一座莊園,又吩咐縣府把淮北警備司令部的招牌連夜趕製出來。莊園前後經過兩天不停息的修繕、添置和更改,兩天之後立刻變成了威嚴的警備司令部大樓。大樓裏該有的辦公物什、電報機、宿舍、地圖儀器等等,主要的陳設一應齊全,至於剩下的小物件則今後一點一點再做添設。
第二團早先還專門在郊區開辟了一處營盤,是以一個廢棄的農園為基礎,從第二團抵達淮北便開始著手布置。起初是打算讓給戰爭結束之後,分散到各地的部隊在收攏時所用,後來索性就直接讓給警備司令部充當兵營。
關於警備司令部建軍的事宜,郭文遠同樣不敢怠慢,在與陳文年協商之後,先將第二團分出來的一個營進行編製,再把本地的警方、救火營乃至縣府衛隊全部收編起來。如此一來大約湊齊了兩個營七百餘人。
隨後又立刻打出旗號,正兒八經的開始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完全是按照第一混成旅的規格,報名參軍者一人發十塊錢安家費,安家費不會交給士兵而是直接郵寄到家中。警備司令部的士兵日常生活待遇也盡可能參照第一混成旅,一日三餐,按時提供被服用品。
消息一經傳出,淮北城內響應者並不多,畢竟城中老百姓生活還算不錯,沒必要在這個亂世去參軍。倒是下麵那些鄉鎮有不少人紛紛趕來投軍,大部分是農民子弟,也有一些無業遊民,反正為的就是混一口飯吃。
至北京把命令發下來的這天,淮北這邊已經有近八百人被錄入新兵營。平均每天報名的人數實際上是有三百餘人,但並不是什麼人都會被錄入,還是要經過一番基本的篩選。
郭文遠幹了一年的民兵工作,對組織訓練方麵很有心得。他決定一邊繼續招募,直至招滿到兩千人為止,一邊分批次組織訓練。預計前後分為三批,一批訓練三百五十人。
在新軍軍官安排上,他是從第二團當中抽調基層士官破格升任為新軍的軍官,也就是說原先第二團的排長調入新軍擔當連長,諸如此類。其目的就是在擴充軍隊的同時,保留第一混成旅的骨幹,不至於因為新軍而消弱第一混成旅自身的實力。
同時為了保證軍官人才的培養和後續補充,他還仿照何其鞏在灤州開辦的隨營學堂,建立警備司令部教務處,教務處下設速成隨營學堂。學製和學習內容與灤州隨營學堂一樣,文化知識聘請當地的夫子來授課,政治方麵則由郭文遠親自督導,軍事教育則由二團團部來負責直接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