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8章 行將開戰(1 / 2)

“我也不想做這樣的預想,但是我剛才已經說過了,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最壞結果的準備。或許這件事還有轉機,畢竟現在還僅僅隻是國會範疇的矛盾,不過宋先生的離奇失蹤隻怕最終會招致來大禍。”袁肅沉著氣說道,他的臉色已經顯得十分認真。做為一個深知曆史進展的人,哪怕曆史已經發生了種種改變,但就目前來看,這些細微的改變顯然是沒能撼動曆史進展的軌跡。

在場眾人都各自歎了一口氣,每個人的表情也有不同程度的遺憾和無奈。

稍微停頓了一會兒之後,袁肅開始具體的交代接下來灤州方麵要做的準備工作,首先是緊急儲備資金,戰爭是一件極大的消耗,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根本不可能發動戰爭;其次是加強軍火供應鏈接,立刻派人前往天津、奉天與官辦軍火機構簽訂階段性的供給協議,同時向第二鎮總鎮申請後勤保障;最後是全軍進入備戰狀態,對外可稱是預備演習,要求各級士兵、軍官都保持最佳的動員狀態,隨時接受命令出發。

除此之外,眾人也討論了參謀部戰爭預警方案,包括假象南北戰爭爆發的時間、地點以及彼此規模,還有北洋政府會調派那些部隊投入作戰。而在戰爭爆發之後,關於兵力的動員也做了分級別的規劃,比如第一混成旅投入多少兵力,戰事擴大之後的後續兵力補充等等。

旅部的命令當天就傳達了下去,不過各團各營以及軍隊所駐地區並沒有意思到這項命令是動真格的,大部分都很相信這僅僅是一次預備演習。

一方麵是軍中大部分士兵常年沒有經曆大陣仗,最近一次交火還是灤州起義,但那次也隻能算是局部的小型駁火。隻能說大部分士兵們早已喪失了對戰爭的敏感性,個人思想上更是十分欠缺危機感。

另外一方麵還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袁肅是一個“好事軍官”,從上任以來一直嚴格的整軍經武,先是全軍整訓,隨後才組織一次演習,這顯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單單各團沒有這樣的思想,地方縣府也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不過當旅部下達的資金儲備命令分配到各縣縣府後,倒是引起了一些猜疑。再加上雖然灤州不是什麼重要的大城市,可距離京津一帶也不算太遠,京城的大新聞用不著多久便傳遞到這裏。國會發生的****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信號,一些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和一些老官僚都不約而同的將灤州旅部的命令和這件事結合在一起。

但是畢竟沒有官方的正式消息,即便有少許人意識到會有大變故發生,也隻能在私底下竊聲議論,並不敢明目張膽的大肆聲張。

又過了一天的時間,袁肅決定派人到北京和保定打探更詳細的消息,經過一番思索,他讓高順以招募化工廠技術人員的名義先去一趟保定,再去一趟北京。當然,打聽切實的消息是主要目的,若是能在閑暇之餘順帶著完成招募工作當然也是最好。

就在高順動身出發的第二天下午,京城再次傳來消息,國會會議已然陷入中斷。

這個消息是通過直隸省保定第二鎮司令部轉發下來的新聞通電,電文內容除了通知國會因為發生騷亂而陷入中止之外,同時還詳細的解釋了整個事件的始末。就在四月二十七日,就討論國體政治的議題之際,國民黨再度與其他政黨發生口角,當時便發生了相互毆鬥。總統府下令調派軍警進入會場維持秩序,此舉非但沒能穩定局勢,反而激起了更多議員的不滿。

有人在會議之後甚至還放出言論,稱北洋政府派遣軍隊幹擾國會,強行逼迫國會議員投票通過“總統製”的政體意見。

在二十八和二十九這兩天,北京許多報紙都刊登了一些議員發表的文章。國民黨與其他黨派的議員展開了一輪激烈的筆伐,到了二十九日晚上一些報館又忽然莫名其妙的遭到歹徒襲擊。不過襲擊的規模並不是很嚴重,也就是冷不防的被人投擲石塊,又或者是投擲爆竹、燃燒瓶之類的個別事件。

有鑒於國會危機的情勢越鬧越大,總統府與政務院一直認為應當暫時關閉國會。正因為如此,國會就這樣陷入了中斷。

看過這份電文之後,袁肅對北京的局勢越來越感到迷惑,同時也意識到情況越來越糟糕。不管總統府和政務院是故意關閉國會,又或者是迫不得已才采取這樣的下策,這都是一件影響力極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