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改製共和(2 / 2)

他故作思索了片刻,繼而說道:“王大人當真是希望聽一聽我的意見嗎?”

王磷同一邊快速的點著頭一邊迫切的說道:“豈敢有假?還望袁大人能指教一二。”

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這件事我並非沒有仔細考慮過,灤州需要發展,引進外資勢在必行。再者,咱們中國現在已經過了閉關鎖國的階段,發展的事情還得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才是。我之所以擔心,是覺得洋人未必是按著好心,就隻怕他們打著開礦的名義,到頭來卻做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

不等袁肅的話音落定,王磷同連忙點頭附和著說道:“袁大人考慮的甚是,甚是,其實就在下而言,也何嚐不擔心這種情況的發生。唉,實在是難以斟酌。”

袁肅繼續說道:“不過天底下本來就沒有十足完美的好事,若王大人認定灤州需要發展,那大可接受洋人的這次投資。王大人今天就可以回一封電報到天津,先讓彭加勒把他們開礦的詳細計劃書發過來,讓我們先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另外再談談是否可以改為中外合資,這樣日後咱們中國這邊多多少少有話語權。”

聽到這裏,王磷同思緒轉的飛快,馬上就判定出這是一個周全的辦法,他讚歎的說道:“事先袁大人還謙虛說不懂商事,現在聽袁大人這一席言,簡直是讓在下一朝頓悟。那在下就遵照袁大人的意思來辦?”

袁肅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說道:“我隻是給一個建議,至於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王大人手裏,至於辦不辦那就由王大人再考慮吧。”

王磷同心中有幾分竊喜,他感覺的到袁肅這句話其實是一種回禮,隻要自己對袁肅足夠尊敬,袁肅必然不會排擠自己分毫。他沒有多做猶豫,既然袁肅肯給出這樣的建議,可想而知對方心中也有與洋人合作的意願,於是果斷的說道:“那就這樣決定好了,稍後在下就按照袁大人的意思回一封電報給彭加勒先生。”

對於袁肅而言,他內心深處確實希望能與洋人建立一定的關係,在中國未來幾十年裏甚至連中央政府都得依靠洋人的貸款才能運作,更別說自己白手起家需要得到更廣泛的支持。當然,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道德立場上,他有很鮮明以及很強烈的原則,否則也不會因為這件事一直遲疑不定。

他現在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因為利益蒙蔽了自己的良心,而是自己很清楚資本主義市場發展必須經曆的殘酷階段,在遭受外資入侵之後才能徹底洗滌民族資本主義的軟弱性。而在此期間甚至還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東西,包括他個人的良心,隻是這一切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快速強大起來。

當他有足夠的實力維護國家尊嚴的時候,之前所付出的一切都會十倍甚至更多的索賠回來,這是曆史的教訓同樣也是曆史的經驗。

更何況就算他不與洋人合作,在如今中國還有更多人巴不得去當洋人的狗腿子。既然洋人看中了灤州這裏的利益,倘使自己表現的太過抗拒,隻怕洋人還會扶持另外一個人來代替自己,到時候之前付出的努力那就全部付諸東流了。

世上從來沒有過一帆風順的事情,若要成大事,必然要有足夠決斷的狠心!他一直在心裏牢記著這句話。

到了初七這天,袁肅找到陳文年商議關於斷辮的事情,這件事原本在年前就應該處理,但是袁肅卻有另有用心,所以一直拖延到今日。

這次商議可以說是最終的定議,他告訴陳文年明天上午灤州諮議局正式掛牌成立,七十九標索性也就在明天上午舉行斷辮典禮,到時候再找幾個本地報紙的記者到場記錄一下。

一聽到要找記者到場記錄,陳文年立刻領悟到袁肅的用意,這分明就是一場對外的宣傳,一方麵可以讓本地的老百姓們意識到七十九標與灤州緊密相聯,另外一方麵則是暗示七十九標保障諮議局的穩固地位。

無論是哪一個方麵,目的都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七十九標脫離二十鎮打下基礎。

陳文年雖然心裏覺得拿辮子的事情逢場作戲,實在是有一些下作,畢竟辮子是清朝奴役漢人的象征,為了局部利益而利用民族自尊心,多多少少是有所不合適。但是就個人立場而言,這一點仍然可以容忍,既然自己答應支持袁肅自立門戶,那總要為今後的發展考慮。

二人商議已定,之後便又去找張建功談論這件事。

張建功其實並不在乎這件事,腦袋後麵的辮子都跟了幾十年了,是繼續留著還是剪掉,關鍵還是要看上麵是不是有這個命令。不過他之前好歹是答應過這件事的,而且又考慮到明天要去諮議局成立現場拋頭露麵一番,眼下隻能隨袁肅、陳文年的意思來辦。

隨後,袁肅派人把命令傳到第一營和第三營去,約定明日上午十點整全標斷辮。至於第二營既然已經都剪掉辮子了,這件事就與他們並無多大的關係。反正到時候記者隻會到標部大院來采訪,由第三營來做一個表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