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張狂真凶(1)(1 / 2)

出人意料,殺害曲娣的凶手不是二子,是原5號院裏馮老師的兒子、學校三好學生、一個老實又招人喜歡的孩子馮傑。他還為自己的作案“傑作”沾沾自喜。

李仲平眯縫著眼瞧著小罪犯馮傑,心想,這小子真該在大牢裏好好待些年!

1

曲娣被殺案一直未破,線索一個又一個像斷了線的風箏,飄乎不定,撲朔迷離。那無形的陰影遮蓋著巴掌大的宋安堂。

幾次破案都不順手,還連續走背字,李仲平感覺到了工作壓力。

這種無形的壓力來自於自己管界裏人員的複雜。

就在李仲平一籌莫展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殺害秦琴後母曲娣的凶手終於出現了——原來是老鄰居馮傑幹的。誰也沒想到是他幹的,也沒人相信他會幹出這種事。

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驚雷震撼了李仲平,本來預警工作和整理線索是李仲平的強項,不知怎麼,最近連續失手,李仲平陷入一片茫然與無助。

好在馮老師發現自己兒子有可疑,把他送到了派出所投案。如果這個案子不破,李仲平的日子就一天不好過。

當馮老師把馮傑領到李仲平和史偉力麵前時,馮老師顯出一臉的無奈,卻又像如釋重負般把馮傑殺人的經過敘述給他們聽。他癱軟在審訊室的椅子上,望著未成年的兒子,心中湧起一股惆悵。

馮傑好像不以為然,他很隨便輕鬆地坐在審訊椅上,摸摸這兒,摸摸那兒,好像是來串門兒似的。那稚嫩聰慧的大眼睛四處探究著。

在刑警沒來接案之前,周所長指派他倆立即對馮傑進行初審取證並固定其他證據。

馮傑看到李仲平,立刻顯得異常興奮,李仲平看到他也感覺到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訊問一展開便很順利,審訊在鬆弛的狀態中進行著。借此機會,李仲平對馮傑殺人心理軌跡進行了探究。

馮傑臉圓圓的,長得稚嫩白淨,還顯得有些穩重文氣,天真幼稚掩蓋著他內心深處的罪惡。他說起話來不打磕巴兒,快言快語,和李仲平說話他很直率坦誠,顯得無拘無束。李仲平過去很少接觸他,隻知道他的家庭氛圍與眾不同,環境良好。

正因為他愛學習,人也老實,李仲平平時很少注意他。對他父母來說,他們也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很聽話的孩子,學習也上進。老師和同學也這麼看。

他的家庭也是很和睦的,看不出馮傑有什麼壓抑和逆反心理。

可事實並非像想象中那樣。馮傑對李仲平說:“他們(父母)總管著我,經常給我出各種各樣的難題解答。”他指的大部分是課本知識方麵。

李仲平感慨,這是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名天才啊!

馮傑自恃自己已經長大成熟,他不買父母的賬。他羨慕書中的豪傑誌士,也羨慕書中的詭詐和勇猛血腥生活。

漸漸地,馮傑不滿足這些書籍的“刺激”,他經常到街頭巷尾的書攤尋找些更刺激的更有“味道”的書刊。

他的父母不但沒有嗅到書中流淌出來的毒素已經鬼魂般附在兒子身上,還變本加厲地要求他能在學習競賽中得到好的名次。

“我最討厭他們這樣管束我,一點也不給我自由。我媽媽下崗後,在家裏料理家務事,幫別人幹點加工活在家裏掙錢。這回可好了,她就像監工似的,我每天早晨7點上學,到了晚上7點多鍾才下晚自習回家,一天下來腦子就夠大的了,他們也不和我說說話聊聊天什麼的,我一回到家就給我準備了一大堆家庭作業,做不完就不讓睡覺。一天到晚死氣沉沉的,煩死了!”李仲平沉默良久,若有所思地凝視著他,完全理解馮傑說的每一句話和他此時的心態。在李仲平眼裏,他就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卻一天天地和父母拉開了距離。

“你自己有什麼事情也不跟父母商量嗎?”李仲平突然插了一句問道。

馮傑繼續說:“當然不商量,一天到晚的光學習了,也沒個說話的機會,一說話都是管教我的事,談不好就是一通吵鬧,還商量嘛?

他們管我的地方太多了,我給同學吃的他們管,我借給同學書看,他們也問,我和同學一起走路他們更是問個沒完,經常問我對方是不是好孩子的問題啦,都是些小兒科的問題……問的問題都是些我不感興趣的。我不想讓他們管,其實,我什麼都會幹了,可他們還天天像我小時候那樣把著我,我總覺得不自在。我想,沒人管我才好,我就能幹想幹的事情。其實,李伯伯,這幾年,我學會了有主見,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把握,也學會了他們說什麼就給個耳朵……現在一般遇事都是我自己做主,想好了就自己幹,從不和家長商量。交心?交什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