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2 / 3)

記住:有時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勸慰。傾訴者也許需要的並不是你直接去幫他,隻要你忠誠地聽他把他的苦惱和困難說完,他就可以走出心理的困境,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正確做法:

當女孩喋喋不休的向你傾訴他們的苦惱,我們需要做什麼?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我們隻需要傾聽,認真地,對她表示關注與安慰。女孩向你傾訴她的煩惱並不是需要你為她提供解決方案,她們隻是在傾訴!她們需要的是忠誠的聽眾,而不是你的意見和建議。

對於女孩的傾訴,我們不必認真,我們不需要去了解細節,整理內在的邏輯,不需要去分析從而給出解決方案。因為她們的傾訴根本沒有邏輯。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地聽,適時地表示關注和安慰。幾句安慰的話,一個擁抱或者是一個吻就足夠了……

不要把女孩的話認真對待,她們說的並不是她們真正要說的。我們需要記住的要點就是,對你的女孩表現出最大的關注,在她需要的時候安慰她。

不管怎麼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想從他人身上獲得同情、理解和諒解。由於生活體驗、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個人對於苦惱的不同理解。因此,當試圖去安慰一個人時,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惱。

安慰人,聽比說重要。一顆沮喪的心需要的是溫柔聆聽的耳朵,而非邏輯敏銳、條理分明的腦袋。聆聽是用我們的耳朵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要追問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要急於做判斷,要給對方空間,讓他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聆聽時,要感同身受,對方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如果我們對他的遭遇能夠“悲傷著他的悲傷,幸福著他的幸福”,對被安慰者而言,這就是給予他的最好的幫助。

安慰人最大的障礙,常常在於安慰者無法理解、體會、認同當事人所認為的苦惱。人們容易將苦惱的定義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中,一旦超過了這個範圍,就是“苦”得沒有道理了。由於對他人所講的“苦”不以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傾聽的過程中產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棄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承認自己的偏見,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麵臨的問題。

心理專家說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別人的世界”,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暫時放下自己,走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評斷。

安慰者常常會感到自己有義務為對方提出解決辦法。殊不知,每個被苦惱折磨的人,在尋求安慰之前,幾乎都有過一連串不斷嚐試、不斷失敗的探尋經曆。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對方走過的路,了解其抗爭的經曆,讓他被聽、被懂、被認可,並告訴他已經做得夠多、夠好了,這就是一種安慰。

心理專家提醒安慰者一個重要的觀念:“安慰並不等同於治療。治療是要使人改變,借改變來斷絕苦惱;而安慰則是肯定其苦,不試圖做出斷其苦惱的嚐試。”實際上,在安慰人的過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決方法都很可能會失靈或不適用,令對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幹預、不給見解,傾聽、了解並認同其苦惱,是安慰的最高原則。

72.過分在意別人的感覺

前不久,單位的楊姐與馬姐來朱某家串門,朱某熱情款待,倆人走後突然楊姐來電話,說她的金戒指不見了,是不是掉在她家了。朱某四處尋找也沒有發現戒指,就回電話說沒有。可是楊姐卻語氣堅定地說:“你再好好地找一找,這個戒指是24k金的,很貴重的。”聽了楊姐的話,朱某頓時感覺自己好像做了賊似的,臉上感到火辣辣的,好像姐妹們的眼睛都在盯著她。在單位看到姐妹們小聲說話,懷疑是在議論她拿去了楊姐的戒指。從此,朱某再也不願意與同事們打交道了。

深入分析:

朱某的這種行為表現就屬於過分敏感的心理,生活中常常有類似現象,別人丟錢丟物,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但自己卻感覺不自在。這種人的感情比較脆弱,情緒過分敏感,別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往往會引起他們的過分恐慌與不安。他們過分地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態度的微小變化,其實別人並沒有拿他們怎麼著,但他總會以為大家在同他過不去。

人都會長大的,然而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童心的完全消失。事情經曆得越來越多,才發現在我們這個不相信眼淚的社會裏,敏感並不是最好的處世方法,尤其是不分場合、不分地點的敏感會給生活帶來負麵影響。

俄國作家契訶夫刻畫了一個地位低賤的小公務員形象,在一次看戲時,小公務員沒有控製住自己,在一位高貴威嚴的將軍背後打了一個噴嚏。其實將軍根本沒有在意,可小公務員嚇壞了,他以為將軍一定生他的氣,就一個勁兒地向將軍道歉,希望將軍說一句原諒他的話。正因為他的重三疊四,使得將軍更加生氣,更加厭煩。弄得將軍不是為他的噴嚏生氣,而是為他的打攪而生氣了。結果小公務員就加倍地疑心自己觸怒了將軍大人,整日惶恐不安,不久鬱鬱而終。

這種現象與當事人過分敏感,或是在性格敏感的基礎上,長期過分注意和擔心自己的名利,或者長期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有關……

一個人太敏感容易陷入痛苦的困境,有時遲鈍一點反倒過得很快活,生活得很幸福。疑心生暗鬼,不要時時敏感。假如自己每天活得太累,就有必要想一想:“這是否是因為自己對社會對別人太敏感?”

要是一個人為人處世太敏感,就會活得太累心、太痛苦。敏感與清醒是兩回事,要正確加以區分。太敏感是一個人脆弱的表現,既沒有一點自信,又沒有一點風度。太敏感容易使一個人揭斯底裏,更容易使一個人喪失所有的朋友,被人認為是“怪物”。”

人的內心有時候確實會有很醜陋的一麵,懷疑別人,懷疑自己,胡思亂想,斷章取義,連自己也討厭自己。不知道這是人性還是部分凡人的性格。但要相信驅除這些心魔是所有正常人的願望,而這又必須依靠健康的思想意識才能得以戰勝。這些健康的心態則需要日積月累的修養才能修煉而成。凡人需努力啊!

正確做法:

某君到多年不見麵的同事家去探望。這位同事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勞。因此,對來家的客人,隻要是一般關係的,一律不冷不熱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