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進軍洛陽,與虎搏鬥(1 / 2)

幽州薊城。

神威威將軍府。

李然大踏步跨進大門。

一個中年謀士早已站在門口,卻見他拱手相迎:“主公,司徒大人王允的書信可拆封觀閱?”

中年謀士正是荀彧,河南許昌人,少年之期就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後神威將軍威名天下,荀彧特投奔而至。

李然拍拍衣角塵土,看著荀彧微微一笑:“先生好不知趣,不問本將軍征伐遼東戰果,卻問信劄,是何道理?”

“公孫康不知死活,竟然敢招惹將軍,戰鬥結果早已注定!沒什麼好問的。”荀彧兩手一攤,大大咧咧說道。

李然點點頭,荀彧就是荀彧,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荀彧坐臥府中,卻對百裏之外的戰場洞若觀火,早知戰場結果,著實厲害。

李然隨即將王允的信劄往桌上一丟,“先生大才,不妨再猜猜此信內容?是否非同一般?”

“自然是非同一般!”

“還請詳解!”

荀彧微皺眉頭,思考良久之後說道:“王允乃豪門士族,太原王氏出身,向來瞧不上士族以外的文臣武將,此次竟然親筆修書,可見朝廷遭遇重大危機!”

“先生所言甚是,那本將該如何應對?”李然其實早已下定決心,隻不過想看看荀彧想法,也可試試他見解究竟有多英明。

誰知荀彧卻長籲一口氣,搖搖頭歎道:“老朽思考良久,卻始終不得法,去與不去洛陽各有利弊,實在難以取舍......”

“哈!哈!哈......”李然大笑,撫掌道:“先生聰慧,萬人無一,可惜先生始終甩脫不了一個老毛病,謀之有餘,而斷之不足!”

荀彧聽後搖搖頭苦笑,李然此番評價他不得不服,自己確實是能夠做到深謀遠慮,但始終左右為難,不能斷然做出定論。

看著荀彧還是一張苦瓜臉,李然噌的一下站起來,豁然說道:“讓本將來說出先生的思慮吧!”

“老夫願聞其詳,請將軍指教!”

“不去洛陽,固守幽州益處有二:其一,本將滌蕩遼東,生俘公孫康,已然剪除最大對手,往西可染指並州,南下可圖青州,穩打穩紮,稱霸北方指日可待!”

“其二:即便不往西,也不南下,隻往東發展,剪滅高句麗,學那公孫康,自己做遼東的皇帝,也是一代霸業!”

荀彧捋了捋下巴胡須,讚賞道:“好!主公說出了老夫所想,那留守幽州的弊端又是什麼呢?”

“留守幽州,不恤朝廷,隻圖私利,難得天下人心,即便稱霸北方和遼東,也難成天縱大器!”

“啪!啪!啪......”荀彧不禁拍手稱讚:“主公少年老成,思慮周全遠勝老夫!還請主公說說另一選擇的利弊。”

另一選擇,自然就是答應王允所邀,率大軍進洛陽勤王!

李然也不客氣,侃侃而談:“大漢雖然日漸式微,但畢竟是公認的正統,犯上作亂即為無君無父,而扶大廈之將傾,必收攬天下民心!而民心所向就是王氣所在,王氣所在則霸業可成!”

“對!對!主公真知灼見!”

“還有,一旦本將扶持朝廷,步入廟堂之上,即可挾天子名義向天下諸侯發布命令,無論征討何方,皆師出有名!”

“挾天子以令諸侯”本是後來曹操玩的把戲!

李然熟讀曆史,提早拿來自己使使,這是一種政治資源,“天子”的名義就是最寶貴的政治資源!

荀彧越聽越佩服,小腦袋像小雞啄米般的不住點頭,連連稱是!

然而,李然突然話鋒一轉:“奔洛陽,拯救中樞,挽狂瀾於既倒,雖然收獲頗豐,然而風險太大!”

荀彧歎了一口氣,跟著說道:“既然朝廷不能自顧之事,說明對方必定強大,如果主公不聞其詳,貿然前往,確實風險過大!”

李然微微一笑:“我有耳目在洛陽,因此洛陽之事一清二楚!”

荀彧大吃一驚,連聲大呼:“一清二楚!一清二楚?”

荀彧知道李然乃少年人傑,但真沒想到他政治手段如此高明,竟然在洛陽會有眼線,讓千裏之外之事,了然於心!

看著張大嘴巴的荀彧,李然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