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2 / 3)

〔《素》〕陰虛陽搏,謂之崩。(陰陽別論)〔垣〕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生地(半兩) 黃連(三分) 黃柏(二分) 黃芩(一分) 羌活 柴胡 知母 升麻 川芎(各二分)防風(三分) 本(二分) 甘草(一分) 紅花(少許) 歸身(五分) 細辛(一分) 荊芥穗蔓荊子(一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足太陰脾之經中血海二穴,在膝臏上內 ,白肉際二寸中。治女子漏中惡血,月事不調,逆氣腹脹,其脈緩者是也,灸三壯。足少陰腎之經中陰穀二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取之。治膝如錐,不得屈伸,舌縱涎流,煩逆溺難,少腹急引陰痛,股內痛,婦人漏下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女子如妊身,可灸三壯。

〔《大》〕小薊湯 治崩漏不止,色明如水,得溫則煩悶者。此陽傷於陰,令人下血,當補其陰。

脈數疾小者順,大者逆。

小薊莖葉(研,取汁一盞) 生地黃汁(一盞) 白術(半兩,銼)上三件,入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渣溫服。

芎 酒 治崩中,晝夜不止,醫不能治。

芎 (一兩) 生地汁(一盞)上用酒五盞,煮芎 一盞,去渣,下地黃汁,再煎二三沸,分為三服。

治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薊根(五兩) 白茅根(三兩)上二味,細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渣,分四服。

〔丹〕漏下乃熱兼虛,四物加黃連。

〔雲〕金華散 治血室有熱,崩下不止,服溫藥不效者。

延胡索 瞿麥穗 當歸 幹薑 牡丹皮(各一兩) 石膏(二兩) 桂心(別研為末,七錢半)蒲黃(半兩) 威靈仙(七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空心溫服,日二。

〔《大》〕治崩中下血。黃芩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通赤,投酒中令沸,卻用其酒調服。(許學士雲∶崩中多用止血補血藥治之。陽乘於陰,前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是也。金華散亦妙。)〔丹〕經水多,去不能住,以三補丸加莎根、龜板、金毛狗脊。(三補者,芩、連、柏也。)〔子和〕孟官人母,年五十餘,血崩一載,僉用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則肺葉布,心係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內崩,血乃下流,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大劑者,黃連解毒湯是也。次以香附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又服檳榔丸,不旬日而安。

〔垣〕丁香膠艾湯 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經隔少時,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濃衣被以禦其寒,白帶白滑之物雖多,間下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不多,右尺脈時微洪,屋漏水多暴下者,是急弦脈為寒多,而洪脈時見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胞絡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現房漏水之狀也。

川芎(四分) 歸身(一錢二分) 生艾葉(一錢) 阿膠(六分,另後炮入) 白芍(三分) 熟地(三分,以瀉大洪脈) 丁香(四分)上為細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五沸,去渣,入膠、艾,再上火煎至一大盞,空心宿食消盡帶熱服之,三服效。

〔《大》〕治血崩。

熟艾(如雞子大) 阿膠(半兩) 幹薑(一錢)上粗末,用水五盞,先煎艾葉、薑至二盞半,入膠稍溫分二服,空心服。

又方 治崩中不止。丁香二兩為細末,用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頓服。《必效方》用丁香百顆,酒煎服。又方,益智炒為細末,鹽湯米飲調下。

〔世〕香礬散 治血崩。

香附不以多少,極酸醋浸一宿,炒焦為灰存性,每一兩,入白礬末二錢,米飲調服,空心,神妙。

一法用荷葉湯調,尤妙。

〔《大》〕用香附子去毛,炒焦黑存性,為細末,用極熱酒調下二錢,放溫服,不過兩服立愈。

昏迷甚者,三錢匕。如血山崩不止者,亦能解之,米飲調亦可。許學士雲∶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是婦人仙藥也。

〔世〕婦人血崩不止。用檳榔燒灰存性,碾末,以溫酒調下,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