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3 / 3)

黃 桂枝(各五錢) 防風 羌活 黃芩 當歸(各一錢半) 連翹 柴胡(各二錢) 甘草(炙)人參(各一錢) 蒼術 紅花(各三錢)上 咀,隻作一服,水酒各一大盞,同煎至一盞,溫服。

上九方,皆東垣及羅謙甫、丹溪隨癰疽所發分野製之也。其方皆以發表為先,不過一二服而愈。如癰疽發在太陽經分野,必用防風、羌活;陽明經分野,必用香白芷、升麻;少陽經分野,必用柴胡;太陰經分野,必用芍藥、升麻;少陰經分野,必用獨活;厥陰經分野,必用青皮、柴胡;皆以桂佐之。身半以下者,必用酒水多,熟煎之,空心服,使藥下行。身半以上者,必用酒水少,帶生煎之,臨臥服,使藥上行。脈細小無力,必於本經藥中加辛熱劑;服洪大有力,必於本經藥中加苦寒劑。隨症加減,活潑潑地,其效如神,真良醫也。

〔涓〕縮毒金粉散治但疼痛,不急脹。

幹葛 甘草 鬱金 川芎 栝蔞根 白芷上等分,並生為末,每一錢,溫酒入蜜調下,不拘時。此藥大散五髒積毒凝滯,日三服。

〔垣〕羌活當歸湯治腦疽。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歸身(酒浸) 甘草(炙。各一兩) 羌活 黃柏(酒浸)連翹(各五錢) 澤瀉 獨活 本(各三錢) 防風 梔子仁(各五分)上 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先浸一時許,入酒一匙,煎至八分,去渣,大溫服,食後,日二服。和渣計六服,三日服盡。去渣,清藥調下後檳榔散。

檳榔散用檳榔為細末,將羌活當歸湯調下。

黃柏當歸湯治背疽。

黃柏(炒,七錢) 黃芩(炒) 當歸身(炒) 甘草(炙。各一兩) 黃連(炒) 防風(各五錢)澤瀉 山梔 知母 地骨皮(各三錢) 連翹(五分)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一小碗,浸一時許,入酒一匙,煎至八分,去渣,調下檳榔散,大溫服與前藥同。

〔丹〕呂孺人,惡寒發熱,腹上有小疽,此血少有熱,與此藥。

白術 川芎(三錢) 赤芍藥 連翹(二錢半) 陳皮 防風 黃芩(二錢) 木通(一錢半)甘草(五分)分五帖,水煎服。

〔丹〕治好酒婦人,用酒煨大黃,取汗。(法見膏粱條。)〔《精要》〕十宣散人參 當歸 黃 (各二兩) 川芎 防風 濃樸 桔梗 官桂 甘草 白芷(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加至六錢止,熱酒調下,日數服,以多為妙。不飲酒者,用木香濃煎湯下,然不若酒力之勝也。許學士雲∶此方得於都下異人,濟苦者不可計數。

陳無擇謂此藥在第四節服者非也,早服中病者,必消散。

〔羅〕千金托裏散 治發背疔瘡。(方見疔瘡。)〔涓〕托毒散治癰疽初起高腫,發痛不定,喘息氣粗。

附子(一枚,炮,去皮尖) 當歸 麻黃 甘草 官桂 川芎 羌活 石葦 龍膽草上九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薑三片,鹽少許,同煎。

〔丹〕一男子年五十餘,形實色黑,背生紅腫,近胛骨下,痛甚,脈數而洪緊,食亦嘔。正冬月與麻黃桂枝湯,加酒黃柏、生附子、栝蔞子、甘草節、羌活、青皮、人參、黃 、半夏、生薑,六帖而消,此非內托之意歟。

〔《精》〕五香湯木香 沉香 麝香 乳香 丁香 粉草 人參 黃 犀角上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一盞,不拘時。

五香連翹湯乳香 甘草 木香 沉香(各三分) 丁香(半兩) 連翹 射幹 升麻 黃 木通 桑寄生(如無,升麻倍之) 獨活(各三分) 麝香(一錢)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大便秘者,加大黃。

內托散(一名護心散)一日至三日之內宜連進十數服。

真綠豆粉(一兩) 明乳香(半兩,慢火於銀石器中炒,手指攪使幹,急傾出,扇冷研極細)上研令勻,每服二錢至三錢,濃煎甘草湯調下,時時細呷,要藥常在胸膈間。若毒衝心,有嘔逆之證,大宜服此。(如有寒而嘔逆,不宜服此,當用辛熱。)丹溪雲∶內托散綠豆解丹毒,又治石毒,味甘,入陽明胃,性寒能補為君。乳香去惡腫,入少陰,性溫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及百藥毒為使。此方專為服丹石而發疽者設。若不因丹石而發疽,恐非必用之劑。又雲∶內托散性涼,治嘔有降火之理。

〔仲〕排膿湯方甘草(二兩) 桔梗(三兩) 生薑(一兩) 大棗(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本》〕 托裏排膿,生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