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3 / 3)

實則瓜蒂散;虛則梔子豉湯,滿加濃樸,不可一概用之。吐罷,可服降火利氣安神定誌之劑。

〔潔〕瀉清丸 治中風自汗,昏冒發熱,不惡風寒,不能安臥,此是風熱煩躁。(方見治虛實法)〔丹〕一婦人年六十,左癱手足,不語涎痰。

防風 荊芥 羌活 南星 沒藥 乳香 木通 茯苓 濃樸 桔梗 甘草 麻黃 金蠍 紅花上作末。酒湯下,不拘時。春脈漸伏,以淡鹽湯、 汁每早一碗。吐五日,仍以白術、甘草、陳皮、濃樸、菖蒲一日二帖;後以川芎、山梔、豆豉、瓜蒂、綠豆粉、 湯吐了,用蒼術、南星、生薑、牛膝、茯苓,酒糊丸。服十日後,夜間微汗,手足動而能言。

〔《千》〕竹瀝湯 治風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方患熱風者,必先用此以製熱毒。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薑汁(五合)上三味相和溫服。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覺四肢有力,次進後湯方。

竹瀝(一升) 生葛汁(五合) 芎 防己 附子 人參(各一兩) 羚羊角(三兩) 芍藥 黃芩甘草 桂心(各一兩) 生薑(四兩) 石膏(六兩) 杏仁(四十枚) 麻黃 防風(各一兩半)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煎減半,納瀝再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間五日更服一劑,頻服三劑,漸覺少損,仍進後方。

竹瀝(三升) 防風 升麻 羚羊角 防己 桂心 芎 (各二兩) 麻黃(三兩)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兩日服一劑。常用加獨活三兩,此方神良。頻進三劑,苦手足冷者,加生薑五兩,白術二兩。若未除,更進後服。

竹瀝(一升) 甘草(二兩) 人參 芎 獨活 升麻(各二兩) 防風 麻黃 芍藥(各一兩半)羚羊角 生薑 石膏 附子(一作杏仁) 防己 桂心 黃芩 白術(各二兩)上十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行人十裏久,更服。若有氣者,加陳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

凡風痱,服前湯得瘥訖,可常服煮散 除餘風方。

防己 防風 獨活 秦艽 黃 芎 芍藥 人參 白術 茯神 羚羊角 遠誌 升麻石斛 牛膝 五加皮 丹參 甘草 濃樸 天門冬 陳皮 地骨皮 黃芩 桂心(各一兩)幹地黃 杜仲 生薑 麻黃 檳榔 本 烏犀角(各二兩) 薏苡仁(一升) 石膏(六兩)上三十三味,搗篩為粗散,和攪勻。每服以水三升,藥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渣,頓服之。取汗,日服。若覺心中熱煩,以竹瀝代水煮之。

〔世〕治卒中風不語,桂枝薄辣者去皮一兩,懷中藏三個時辰,分三服。水煎,並進,神效。

上解表諸方,治中風全不能語,經所謂甚則不能言者是也。

〔羅〕犀角防風湯 治一切諸風,口眼 斜,手足 拽,言語謇澀,四肢麻木,皆治之。

犀角 防風 甘草(炙) 天麻 羌活(各一兩) 滑石(三兩) 石膏(一兩半) 麻黃(七錢半,不去節) 獨活 山梔(各七錢) 荊芥 連翹 當歸 黃芩 全蠍 薄荷 大黃(各半兩) 桔梗白術 細辛(各四錢)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十片,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未汗再一服。

如病患髒氣虛,則全減大黃。

輕骨丹 治風癱瘓,四肢不隨。

苦參 桑白皮 白芷 蒼術 甘鬆 川芎(各四兩) 麻黃(去節,五升河水五升,煮去渣,再熬成膏至半碗)上為末。入前麻黃膏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研化服之,臥取汗。五七日間,再服,手足當即輕快。卒中涎潮,分利後用之。(一方有浮萍四兩)風藥聖餅子 治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 斜,痰涎壅盛,及一切風,他藥不效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婦人血風,並治之。

川烏(生) 草烏 麻黃(去節,各二兩) 蒼術 何首烏 白附子 白僵蠶 川芎(各五錢)防風 幹薑(各二錢半) 雄黃(四錢六分) 藿香 荊芥(各二錢半)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捏作餅子。嚼碎,茶湯送下,食後。

〔世〕采浮萍草法並方不在山兮不在岸,采我之時七月半。一任癱風與瘓風,些少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內下三錢,錢 頭上也出汗。

〔《本》〕治風半身不遂,此方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