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1 / 3)

第二十八章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對於醫院來說,增收節支的根本在於節約開支、控製成本。醫院的非獲利性行政開支必須壓縮,對於維護性支出必須嚴格審查,對於亂使用並中飽私囊的行政幹部和職能科室負責人必須撤換。醫院領導應培養和提升行政後勤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勤儉持家、醫院利益最大化等理念的灌輸。醫院的服務性收費很低,特別是護理的收費與付出極不成比例,這就要求醫院上下要大興節約之風,對於“日費千金”的敗家子要打破其“鐵飯碗”,對於“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漠不關心的幹部要認真反思,反對“將部門利益私人化,將醫院利益部門化”的思想和行為。一心想著小團體利益、一心想著私人利益的幹部,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老子》中說:“不知,病也”,“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孫子兵法》中說:“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孫子認為,在戰爭中運用間諜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知彼”,就必須借重間諜的力量和智慧,而不應相信迷信、鬼神、天象。對於醫院的技術和學術創新來說,醫學信息的獲取、分析、總結和應用是十分重要的。醫院對於網絡建設、文獻檢索軟件的投入要不惜重金,但要合理布局,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數字衛生、數字醫院的建立,其目的是有序、高效、便捷地開展臨床工作。麵對十分巨大,且在日新月異地增加的醫學信息量,如何從繁雜的信息中搜尋出對醫院、學科或個人有用的部分,必須要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處於信息化社會中的醫院,行業間的競爭不僅表現為綜合實力、人才的競爭,還表現為信息的競爭,醫院領導要及時了解醫療市場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競爭對手的發展動向。要運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來擴大信息、情報獲取的來源,這就是孫子說的“用間有五”。孫子“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的“禁祥去疑”主張與《黃帝內經》“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醫學理論);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醫術)”是一致的。排除迷信觀念對於醫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要使百姓信醫不信巫,隻有這樣,才可以去治療疾病,才可以讓百姓有信心和勇氣享受醫學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醫務人員要引導百姓,積極參與和推進科普教育,使民眾學習和掌握一些醫學基本常識,以便有意識地調護身心,一旦發病,也便於主動與醫生配合,統一認識,以期取得最佳療效。號稱“醫聖”的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有些人不留心和關注醫藥,不深入研究醫術,不能“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身”,而是追逐名利、攀附權勢,這種“棄本求末”的做法,必將導致專業不精、技無長進。

《孫子兵法》中關於情報的論述很多,對於醫學情報檢索和情報利用等工作有指導意義。孫子說:“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要求醫務人員應從多方麵、多角度探知與醫學進展相關的情報,並強調醫學情報對於臨床和科研的重要性,“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孫子將情報分析、預測科研成果稱為“廟算”,並認為“多算勝,少算不勝。”臨床、科研和教學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孫子還認為:“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光靠想當然拍板常會導致決策錯誤,不了解最新進展常導致科研課題低水平重複,要舍得花精力去搜集相關資料,以免造成工作失誤。醫院應把握信息社會的脈動,做信息的主人,而不是信息的俘虜。

孫子說:“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清醫學家徐大椿在《用藥如用兵論》中指出:“辯經絡而無泛用之藥,此之謂鄉導之師”。辯經絡如同鄉導,一旦發生錯誤就會用錯藥。如果掌握了藥物的歸經,治療時按經選藥,便如同行軍作戰時有了好的向導,有利於充分發揮藥物的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沃爾森法則”認為: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對於信息和情報,要有情有報。有情不報,不算情報;有報無情,也不算情報。先知要講究信息、情報的“準、快、全”。“準”是情報的生命,不準確的信息比沒有情報的危害要大的多,根據不準確的信息作出的決策常常是錯誤的。“快”是情報價值大小的體現,獲得信息要及時,傳遞信息要快速,分析加工、處理信息也要快捷。“全”是信息量的足夠,相關信息必須搜集齊全,無關的信息要盡可能剔除,信息量不是越多越好,濫了就會成災。如何從繁雜的信息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為醫院領導層決策所用,這是醫院相關職能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對信息、情報的勞動加工是一種認知,從不知到知,需經過三個認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