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兩小兒說樂(1 / 2)

湯教授的和藹,湯雪鬆的自來熟,再加上張姨的親切,這頓晚飯使柯雨桐少了許多拘束。她一直擔心湯教授或湯雪鬆會問自己換裙子的事,卻發現二人根本沒有提這個,好似她來的時候就穿著這件一般。

湯教授喝得很慢,每回隻呷一小口。湯雪鬆和韓笑思卻是頻頻碰杯,每回他們放下杯子裏麵的酒都明顯見少。

酒一下肚,話自然就多了。兩人說個沒完,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逮著什麼說什麼。湯教授大部分時間都眯著眼睛看兩人海侃,很是高興。

柯雨桐聽那兩人雖然也經常爭執,但最後差不多都能說到一塊去,很有些“臭味相投”的架勢。按說兩人差了七、八歲,這種情況倒有些稀奇。不由想到姚永,韓笑思好像跟他也很能說到一塊。

那兩人聊了一會,話題說到了音樂上,湯教授發話的次數就多了起來,突然問柯雨桐:“丫頭,學過什麼樂器沒有?”

柯雨桐說:“學過幾年鋼琴。”其實她從四歲時便開始學鋼琴,一直到上了大學才彈得少了,水平已然不低。隻不過這裏乃是華夏國音樂最高學府,湯教授顯然是音樂學院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在行家麵前還是藏拙的好。

韓笑思接過話來,說:“現在的小孩,要學器樂也隻盯著鋼琴、小提琴什麼的,咱們華夏傳統的樂器學得人可越來越少了,再過個幾十上百年的,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擺弄了。”

湯教授笑罵道:“胡說八道,好像你比雨桐大多少似的。你以為我們學校裏學民樂的都是混日子的?”

“我不是說她,隻是說當下的一個現象。論起基數來,學民樂的加起來恐怕還不如學鋼琴的。”韓笑思不慌不忙地辯解道,“就說音樂學院,民樂係本科生研究生加起來也才三百來號人吧?”

湯教授說:“有人肯學,就不會斷了傳承,你那純屬杞人憂天。”又說:“樂器隻是形,拘泥於華夷之分確是不對。你應該知道,西洋樂對我們民樂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韓笑思說:“可您也說過,民樂樂器之形,便是一筆財富了,不僅僅是一件樂器那麼簡單。”

湯雪鬆說:“就是。要是哪天笛子、二胡這些東西隻能放在陳列館裏供人看,爺爺,你可也有老大責任。”

湯教授瞪著眼睛說:“照你這麼說,我的責任就是沒教管好你!”

湯雪鬆抻了下脖子,拿起杯子說:“小四,來,咱哥倆走一個。”

韓笑思幸災樂禍的笑了笑,跟他碰了下杯子,說:“湯爺爺,雪鬆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湯教授板著臉說:“有什麼道理?”

湯雪鬆接口道:“雖說這是社會價值取向問題,說不定等哪天我們經濟實力排進世界前三了,大家又都發現,老祖宗的東西還是好,又會一窩蜂地擁上來。可問題是,那恐怕得好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