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心態不穩的風險(下)(1 / 3)

普基拉村位於芬蘭首都西北80公裏,有1800多名居民。村民們主要從事農業耕作。翁尼·努爾米是該村的一個單身漢,1962年去世時,他給普基拉村留下了760股諾基亞公司的股票。諾基亞當時隻是一家生產紙張和橡膠製品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努爾米留下的股票當時僅值6.3萬芬蘭馬克(7000英鎊)。他在遺囑中作出的惟一規定就是要求村民們不要把股票賣掉,紅利用於“為村裏建造一個老年之家”。努爾米去世後,村民委員會把大部分股票紅利用於購買諾基亞股票。1997年,普基拉村買下的5.6萬股諾基亞股票的價值上升到了3000萬芬蘭馬克。村委會決定拋出一部分股票。兩個村民把村委會告上了法庭,理由是拋股違背努爾米的遺囑。在等待法庭裁決的兩年中,諾基亞公司的股票進一步升值。普基拉村擁有的諾基亞公司股票,價值達到2.25億芬蘭馬克(2400萬英鎊),從而使該村人人成為百萬富翁。

1996年,美國又爆出一條轟動性新聞。美國一位名叫安妮·謝芭的老婦,早在1944年,她以5000美元的積蓄,開始其“買了不賣”的股票投資策略,就這樣任令母股生子股,子股生孫股,生生不息,直至1996年1月,這位老婦以101歲高齡辭世,外界發現其投資股票所累積的財富已高達2200萬美元。其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22%,是絕大部分華爾街投資專家們望塵莫及的。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認為以她的投資成績,應可列名全美“最富傳奇的投資大戶”榜。而她的操作方法卻“簡單”得很。她從未受過有關金融或投資的專業訓練,也不像華爾街投資專家那樣成天埋首於所謂“基本麵”、“技術麵”之類的研究分析,她投資股票,完全聽憑直覺行事,不碰自己所不了解的企業股票。因此,她買的股票都是自己熟悉的,並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大企業股票。比如說,數十年前當百事可樂剛剛問世時,她品嚐後覺得口感不錯,就開始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迄今,她所擁有的百事可樂股票總市值已達160萬美元,在她所持有的各種股票中,是屬於她最鍾愛的前10種股票之一。而一旦她認定某企業值得投資而買進該企業股票,就會死忠到底,絕不變心,即令股市崩盤,照樣抱牢不放。

在西方成熟的證券市場,許多投資者購買股票不是進行短期炒作,而是準備長線投資。如在美國,有一項統計資料顯示,大多數股票投資者1998年沒有進行過任何交易,做過交易的隻占45%,大部分是買入即長期持有。

當然,在美國股市中適合長期持有的股票確實很多,如可口可樂、IBM、迪斯尼、通用電氣、英特爾等一大批股票,不管你何時或何價買進,隻要你能耐心持有,最終都能賺錢,而且隻要看一下我們的周圍就可以知道這些公司的經營情況。此外,有人計算過美國股市從1925年到1995年的增值情況,結果是:這70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是8倍,國債增值率是34倍:股票呢?大盤股增值是1113倍,小盤股增值是3822倍!長線投資的魅力畢露無疑。

因此,投資專家認為,隻要公司繼續贏利,最初購買股票的理由沒有推翻,就可以繼續持有或者增購此股票,而不去理會股價的漲跌。像在美國,股市創造了年均11%的回報,持有20年股票,回報將為8倍——這足以抵禦最慘重的股災。長線投資獲得回報的最好例子是:不少投資者隻是按一固定時間表機械買入股票,放棄逃避頂峰與抓住底部的努力,結果他們的成績遠遠好於那些職業基金經理。這說明長線投資是股市賺錢最重要的因素。試圖去追隨市場節奏,會發現自己總是在市場底部即將反轉時退出市場,而在市場升到頂部即將反轉時進入市場。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運氣問題,而是操作思路問題。投資大師們認為,沒有人能預測市場,也沒有人能領先市場。最好的辦法是留意身邊,發現產品廣受歡迎的公司,買入它的股票。

但許多中國股民至今都未把持有股票視為一種投資,而僅僅是為了一夜暴富的投機。據統計,我國股民僅有7.5%的人認為來日方長,持有長期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其餘的都是短期投資者。這不能完全責怪我國股民不理性、不成熟,上市公司的業績不理想,證券市場的運作不規範,法律不配套,製度不健全,這一切都影響了股民的長期投資信心。尤其是有的上市公司把在股市圈錢當作第一需要,忽視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後不僅沒有給股民分過紅,有的年年要配股,並且配股數量越來越多,配股價格越來越高,這無疑促使股民把主要精力放在搏取股票差價上,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炒”股。“炒”股贏的概率很小,恐怕就在於“炒”字作怪。

不過,從中國股市十幾年發展的曆史來說,雖然中國股市時起時伏,時漲時落,但總的趨勢是走強,大部分個股的股價也是不斷提高,因此如果我們真正做長線投資,其回報也是相當驚人的。以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據證券專業人士計算,截至2007年1月22日,深滬股市有58隻個股的複權價超過100元。像萬科A,複權價731.59元,上市以來的漲幅達到4920.03%:深發展A,複權價662.59元,上市以來漲幅達到1252.23%:蘇寧電器,複權價達到510.73%,上市以來漲幅達到1461.86%:貴州茅台,複權價453.09元,上市以來漲幅達到1174.51%:中集集團,複權價423.66元,上市以來漲幅達到3158.91%:瀘州老窖,複權價328.35元,上市以來漲幅達到3233.45%……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有如此豐厚的回報,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全盤否定中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呢?如果在上市之初就一直擁有深發展、深萬科、貴州茅台、瀘州老窖等股票,到現在有多少利潤?可惜的是,真正能將一隻股票留在手裏幾年甚至十幾年不動的人幾乎沒有。大量事實證明,那些耐得住寂寞,選中了成長性好的個股而後中長線持有的人,往往能獲得高於市場平均的利潤。可能大家都知曉這個道理,做到卻很難,這裏的關鍵就是要戰勝自己,不為市場短線波動所左右。

(三)克服盲目自信

我們說,炒股必須要有自信心,不能缺乏主見。股票市場變化莫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缺乏自信,到處打聽別人的看法,一定會不知如何下手:如果沒有主見,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跑,則無疑是盲目跟風。投資者必須掌握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在股市裏,最值得信賴的其實就是自己,其他人的各種意見隻能供作參考,即使是投資專家的看法也不例外。最正確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意見一一加以過濾,再根據自己對於基本麵和技術麵的綜合分析,判定市場走勢,衡量股價高低。一旦決定了投資策略之後,就必須自信地加以貫徹執行,絕不能再受到市場氣氛的影響而任意變更。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信是建立在知識、經驗和對事物的深入了解上的,沒有對事物的深入了解,自信就成為無本之木,就是盲目自信了。在股市裏,自信則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對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和對市場走勢的詳細研判基礎上的,離開了這些,自信是難以成立的。換句話說,隻有當一個投資者在操作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對市場的運作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掌握充分的市場資料,並且具備較高的分析判斷能力時,投資者的自信心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投資者隻是毫無根據地作出判斷、決策,並且固執己見,一意孤行,那意味著蠻幹,並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現。事實上,自信與自負隻有一步之隔,許多人因自負而虧損累累,乃至傾家蕩產。

股市裏風高浪急,變幻無常,不確定的因素特別多,因此我們最不能固執己見,不能盲目自信。無論是我們的判斷還是操作,發現是錯的就要立即糾正,而不要心存僥幸,期望會有什麼奇跡出現:即使最先的判斷和操作是準確的,但市場發生了變化,我們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切不可一條道走到底。簡單地說,在股市裏投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於承認錯誤,善於糾正錯誤,這也是許多投資大師的投資理念與操作風格。美國投資大師喬治·索羅斯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在1992年9月短短的一個月內,賺了15億美元,然而,索羅期本人就特別敢於承認錯誤,該認輸時就認輸。

索羅斯不是以所謂驚天動地的天才方式去進行投資,而是經一步步測試、觀察,用以確定他腦子裏的想法究竟對不對。他會提出某種假設,根據這個假設,建立某個投資倉位,然後等著看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他會擴大倉位,萬一原先的假設不對,他不會遲疑拖延,馬上軋平倉位出場。用他的話說,就是放棄戰鬥,活下來,好在另一天再上戰場。

有這樣一個例子。詹姆士·馬凱斯設計了一種逐步漸進的做法,撥出基金中的一部分資金建立倉位,為此去與索羅斯商量。

“好吧。”索羅斯說,“我們想買3億美元的債券,所以先賣出5000萬美元。”

“我是想‘買’3億美元。”馬凱斯提醒索羅斯。

“沒錯,”索羅斯回答,“但是我想先感受一下市場是什麼樣子。我想先感受一下當賣方的感覺。如果賣出很容易,如果我很容易就失掉這些債券,那我會更想當買方。但是如果這些債券很難賣出,我就無法肯定是不是該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