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不知琅玕玉之事,勸說:“英招將軍,你是太辛苦了。熒惑派人慰勞你,並無惡意,不要誤傷大監。”
英招猜想:熒惑派人盜琅玕玉,一定是炎帝指使。聽炎帝也在編排假話,蒙騙自己,狠狠地瞪著炎帝,說:“天下就有那不孝的子孫,為了一己私利,阻止老爹的魂魄升天!”英招將熒惑舉到麵前,那九張圍滿鋼針般胡須的大嘴,對著肉臉問:“賽流星把琅玕玉轉給你,你放哪兒了?”
炎帝聽出了頭緒:怪不得英招發怒,原來熒惑覬覦琅玕玉,從中做手腳。他怒視熒惑,看熒惑怎麼說。
熒惑聽話辯音,料想賽流星已經得手,不然英招不會如此憤怒。心裏一時倒安穩起來,反問英招:“賽流星在哪兒?把他叫出來問問,不就清楚了,怎能胡亂猜疑!拿住我這不知情的人逼供!”
英招背後跟隨的官員,一片聲叫:“醉倒山交待是你指使。琅玕玉定然轉到了你這兒!”
熒惑轉臉,和醉倒山麵對麵,怒目逼視,問:“我何時叫你盜琅玕玉?不要挨了揍就謊話連篇。”
醉倒山不敢當麵頂撞,嘴裏隻是:“我……我……我……”地說不出話來。
殿外腳步聲大作,泰山和常先等將軍衝過來,將大殿門口堵了個密不透風。泰山上前質問炎帝:“你把黃帝騙到了那裏?快交出黃帝。”
炎帝怕蹈熒惑覆轍,身子趕緊向後躲,心說:不出所慮,他們還是找來了。將早已編排好的托詞端了出來:“父帝最疼愛姬水帝,姬水帝又是父帝最孝順的兒子,他不忍父帝就此離去,不聽我勸阻,前往昆侖山尋求起死回生藥。”
泰山哼地聲,說:“一派胡言!若有起死回生藥,黃帝早取回來了,豈能待到今日!快交出黃帝!”跨步上前,擒捉炎帝。炎帝背後跳出一員大將,生得粗身大膀,背長雙翅,細腿長拳,小頭尖嘴,活脫脫一隻巨火鴉,卻是副帥畢剛。畢剛踢腳出拳,迎住泰山。泰山反抓為拳擊。兩拳相交,二人均向後退一步。
畢剛長腿蹬地,雙翅拍打,弓腰縱起,躍至梁檁下,似老鷹撲食,十指叉開,抓泰山頭頂。泰山縮身下蹲,輕身滑走,瞬間立於畢剛身後,一拳捅出。畢剛俯身。泰山抬腳就踹。畢剛來個倒踢金磚。兩腳相抵,泰山倒退三步,畢剛前滑一丈。泰山心裏不禁一沉:好力氣!運氣再攻。畢剛也吃了一驚:聽說黃帝手下大將泰山,武藝超眾,今日一試,果真不凡。畢剛折轉身,拳腳齊下。泰山錯身,左拳右掌,連環擊打。
宏逵怕畢剛有失,背後拳襲擊泰山。常先衝上,敵住宏逵。隨泰山而來的百名戰將,衝進大殿,捉拿炎帝。
炎帝驚慫色變,急欲噴火,一時難聚丹田之氣。危急間,飆風突至。泰山百員武將被掀倒兩旁,中間分開一條通道。一員大將躍身而至,立在炎帝身前。隻見他獨目閃凶光,吼聲震耳。雙拳迭出,指東打西。百十員戰將禁不得一擊,紛紛倒地。那大將躍到泰山後邊,一腳踢去。正和畢剛酣鬥的泰山,被腳尖掃中臂尾,立腳不住,身子前傾,騰騰騰連跑幾步,眼看腦袋撞上牆壁,急收力定身,勉強立住腳。泰山回首看,卻是刑天,泰山心中怯了三分氣。刑天把諸將逼出大殿,轉身麵對泰山。泰山心想:自己如果畏葸退縮,怎能逼炎帝交出黃帝。泰山揮雙拳,霹靂般一聲吼,撇開畢剛,衝向刑天。
刑天侍強,不躲不閃,挺胸迎上。當泰山衝到麵前,掄拳頭迎頭砸下。
泰山勁頭足,衝得猛,地上有潑灑的酒液,腳下打滑,身子前趴,恰在此時,刑天的拳頭擊下,滑落在泰山下趴下的左肩,那拳已是強力之末,泰山仍覺得肩骨斷了一樣。此時,泰山才感到,拚達不到目的。隻有率領百十名戰將,圍住大殿,防備炎帝逃遁,等待援兵。
炎帝布置在帝宮中的衛兵,聽到議事殿打鬥,飛速趕來,驅散官員,圍住英招,解救熒惑和醉倒山,英招兩手抓熒惑,兩手抓醉倒山,還有十四隻手,操十四般兵器,橫掃撲來之敵。那些兵將近不得英招身邊。熒惑和醉倒山的身子,隨著英招身子的跳躍,悠來蕩去,成了英招迎敵的武器。
熒惑脫身不得,腦子溜轉:救兵近不得英招,就是大將挺刀對殺,刀槍無眼,怎保不傷自己;再說,若是英招手上加勁,自己也非死不可。熒惑情急智生,大聲叫:“英招將軍!放開我!我去給你取琅玕玉!”英招心說:他以取琅玕玉為名,還不是借機逃走,隨機揭穿:“說得好聽!你詭計多端,不見琅玕玉,我放了你,豈不是掂篙趕船?去哪兒取?說吧,我抓著你去!”熒惑沮喪間,瞥見大殿一隅站立一人:瘦身長臉,兩眼忽睒;一手指嘴,一手拇、食二指蜷做圓形。熒惑心領神會,說:“將軍如不放心,你一手接琅玕玉,再一手放人,兩下同時,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