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惑掩過飾非,還倒打一耙,出乎黃帝的意料:此人純屬詭詐之徒。本欲發作,但想到和炎帝的初次會談,就分崩僵持,於大局不利。自己又未受損失,隻得捺著胸中怒火,向炎帝說:“父帝剛逝,要穩定大局。尋釁鬧事,不利於安定團結。如果事端一開,各方紛爭,將不可收拾,請三思。”
炎帝不善偽裝,心中有鬼,紅臉發訕,局促不安,又見四將凜凜然怒目以待,更是窘迫,急忙改變話題,說:“請你來是商量父帝寢陵之事。”
黃帝窺透炎帝和熒惑的險惡用心,不願再多說,向炎帝講:“我也正想請教。”
炎帝見黃帝不再追究伏兵之事,心中稍安,說:“坐下談吧!”
炎帝麵東坐在正麵,黃帝坐於對麵,熒惑立在側旁。大殿之內,隻此三人。燭火照著三人的臉,一個紅的似火,一個黃的如金,一個白的像紙。燭光閃爍,似三尊雕像。
炎帝說:“父帝的寢陵,關乎帝室的興旺,國運長久,須擇一寶地。熒惑先生善觀風水,此事就托先生操勞。”
熒惑為掌握黃帝的兵力部署,對有熊周圍的地形已做了查勘。不等黃帝說話,便道出犖犖大端來:“縱觀有熊六合,風水寶地在於西北白雲崖:上罩祥雲紫霧,下覆鬆柏仙草,泉水潺湲長流,萬物四季昌盛,吸納八方靈氣,凝聚天地精華,能延萬年基業。”
黃帝深諳天文地理,有熊附近的地形了若指掌,對熒惑所言,也覺得沒什麼挑剔,於是說:“既然熒惑先生精通風水,又相中西北寶地,就請屈身選定。”
熒惑說:“我所提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位置,還須二位大帝親自定奪。”
炎帝說:“也好!明日,咱們三人共同到寶地視察,看中方位就確定下來。”又問熒惑,“需多少人馬,攜帶什麼器具?”
熒惑說:“閑雜人員,不得前往,以免衝撞了瑞氣,破壞了風水,褻瀆了聖地。器具我自己攜帶。咱們三人足矣。”
炎帝說:“一言為定。明日一早出發。”
黃帝還想談其他事情,炎帝打了個哈欠說:“休息吧!日子長著呢。以後再議。”黃帝隻得起身。出了議事殿,左徹迎上去說:“大帝,熒惑陰險詭詐,恐有圈套,不能再曆險。”
常先說:“大帝若非去不可,我等須相隨。”
黃帝覺得諸將的擔憂有道理,對此奸佞小人,不可不防;但有炎帝、熒惑同行,伸手可擒,山中縱然埋伏千軍萬馬,何足懼哉。向諸將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都不帶隨從,我怎能例外。按約定辦吧!”
常先諸將不再爭執。
東方欲曉,黃帝縗衣絰帶,腰懸青紅寶劍,騎上飛黃,和炎帝、熒惑出了有熊,往西北深山而去。
三騎在山道上迤邐而行。熒惑邊走邊指山點水,滔滔不絕,大發議論:指這山高而無根,言那山大而無靈氣,流水陰寒,霧濃霾重,不是風水寶地。黃帝倒也覺得不無道理,用心瀏覽青山綠水,選擇中意之地。
半晌時分,三騎轉過山腳,霍然開朗,清風爽身,清氣流暢,野花爛漫,百鳥啼鳴。山崖峭壁上書三個大字:白雲崖。三人打馬馳上山坡,頭上青鬆翠柏蓊榮,腳下芝蘭飄香。登高眺望,紫嵐蒸騰,似浩瀚的海洋。雲蒸霞蔚中,隱約可見亭台樓榭,恍若身在九重天闕。
熒惑拿出金色漁網,抖開,六丈六尺寬,九丈九尺長,交與黃帝與炎帝。二帝各拉一端,綱舉目張。踏紫嵐,趟瑞氣,往返於彩雲祥霧中。嵐氣流淌網間,柔軟如絮,飄渺若綾。嵐起嵐落,又似那清波漣漪。忽覺絲網震動,噗啦有聲。抬網看,一條紅尾巴鯉魚,蹦跳打挺。
炎帝喜上眉梢。
黃帝愕然:嵐氣中怎麼跳出條大鯉魚!莫非是傳說中的龍魚?
炎帝抬手抓魚,魚跳到黃帝麵前。黃帝將魚撥到炎帝身邊。魚跳起,再次落到黃帝手邊。黃帝抓住魚,交與炎帝。
熒惑哈哈大笑,說:“二帝捉住龍魚,此處正是好地方。”
炎帝將網裹住魚,掛在馬頭,又在嵐氣中步量,最後將寢址選在逮住鯉魚的地方。三人又踏看了附近的山山水水。思及父帝還在靈榻上,黃帝無心遊覽,催促下山。
三人到了山腳,熒惑的馬噅兒噅兒嘶鳴。熒惑說:“馬渴了,二位大帝稍憩,待我尋水飲馬。熒惑向西走了幾百步,驚喜地叫:“大帝快來看!”
炎帝問:“什麼好東西,拿來我看。”
熒惑比手畫腳說:“千年奇珍,微臣拿不上來。”
炎帝向黃帝道:“過去看看!”二人打馬到了熒惑身邊,跳下馬,見是一眼天然古井,口兒溜圓,內徑約四、五丈,井壁光滑,像是在一塊岩石上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