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名三老同聲說道:“請大帝自珍,莫違了國製,壞了綱常,冷了百姓的心。”
炎帝心中的怒氣再度泛起:這些老東西故意敗我興致,能攔得住我?炎帝提馬向前闖去。白文奎霍然站起,攔住馬頭,奪過炎帝的馬韁,高聲說:“請大帝回駕,改日再遊街慶賀。小老兒當率六街九市七十二巷百姓,舉彩旗,獻紅花,隆重歡慶。”
炎帝哪裏聽得進去,抽出馬鞭,當頭打去:“老匹夫!嚐嚐擋道的滋味。”
血跡似條赤蛇,纏繞在白文奎的臉上,熱辣辣刺心疼。白文奎兩手仍拉住馬韁不放,梗著脖子說:“就是打死我,也不能讓大帝壞了綱常,更不能讓有熊百姓小瞧了君王。”
炎帝又一鞭抽去。
白文奎身為三老之首,循規蹈矩,理事公正,上被帝室敬重,下受百姓抬舉。炎帝無道暴虐,引起他的一腔義憤,接住鞭稍,猛力奪下,憤然扔於地麵,雙手一揖到地,固執地說:“小老兒恭送大帝回駕!”
炎帝威風掃地,心想:“如此敗興收場,有熊帝王的威嚴何在?怎麼麵對朝中百官?給這些刁民點顏色,讓他們知道本帝的厲害。炎帝鏘啷啷拔出寶劍,怒刺白文奎的胸膛。
白文奎老態頓逝,想不到炎帝竟出殺手,忙跳身避開劍鋒,手指炎帝,壓下心頭的話一湧而出:“你是什麼帝王?父帝喪不葬,違背詔書,搶奪有熊帝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廉恥何在?有熊歸黃帝管轄,怎該你在此胡作非為?”
八十七名三老怒聲附和:“請炎帝退出熊,回歸薑水!”
炎帝紅臉泛白,渾身顫抖:幾個糟頭百姓竟敢當麵驅逐自己,大叫:“老匹夫!反了天了!”手中劍一下連一下地刺白文奎。
白文奎招招險險避過。
三老是民眾推。薦出來的代表,不受帝王封敕,也無俸祿,平時為民說話,向朝廷進言,上通下聯。少典帝在時,不斷將他們邀至帝宮飲宴。黃帝攝政,對他們更是尊重有加,不吝屈身請教。三老們自感尊榮,對朝廷忠心耿耿,敢於直言諫諍。
三老把炎帝當黃帝,懇進忠言,以為炎帝會納諫,詎知炎帝非黃帝。
炎帝刺殺白文奎不著,刑天出手撥推,白文奎站立不穩,趔趄至炎帝身邊。炎帝利劍揮過,白文奎腦袋落地。熱血噴射,灑了炎帝一身一臉。
刑天原以為三老殺不得,見炎帝劍不留情,殺性頓起,大叫:“大帝!別汙了你的手!讓我宰這些老雜。種!”說著揮刀撲進三老群中,刀光閃爍,頓時血雨噴灑,人頭滾落。
三老雖然會些三拳兩腳,但在刑天的大刀下,如同俎上肉,加之三老為勸諫而來,手無寸鐵。刑天橫砍得手,豎削不落空,刀刀要人命。可憐忠於少典帝一生的耄耋老人,霎時屍陳開明街,血染白孝袍。
兩邊的民眾,目不忍睹,一個個垂頭低泣,誰敢妄言。
刑天在大街上追逐砍殺,如入無人之境。未死的三老知道遇見了虎狼帝王將軍,不可理喻,奪路逃命。刑天長腿彈跳,刀砍腳踢,登時砍殺倒幾十名老人。
“惡賊!還我爺爺的命來!”一個少女尖聲叫著,從街邊的人群中衝出。眾人看去,少女白衣素裙,頭係白絹,麵若梨花,背後甩著條烏油油的長辮,辮稍悠著朵碩大的白花。原來是白文奎的孫女素女。素女持兩柄銀劍,放過逃生的老人,雙劍直刺刑天。
刑天被迫收步。素女銀劍蛇走電閃,刺刑天致命處。
刑天出刀,刀刀橫掠素女柳腰。
素女躲過刀鋒,翻轉身子,雙劍疾風般刺出。刑天回刀砍來。素女縱身而起,越過大刀,從刑天的頭上掠過。刑天刀把上抬,撞住劍尖,震得素女禁不住壓力,閃躍後退,方立住身子。
素女站在爺爺白文奎的屍體旁,仇恨滿腔,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她手握寶劍,再次撲上。刑天手頭稍慢,劍尖貼著他的身子而過。刑天不敢大意,出刀進攻。
幾個回合下來,刑天看出素女雖力弱,但身手矯健,劍走輕靈,一刀劈了她不那麼容易,隻有把她的雙劍磕飛,再擒她殺她就無所忌憚了。刑天心念至此,出刀攔截雙劍。
素女已知刑天的用意,倏地收回雙劍,就地一滾,潛進刑天身邊,劍刺刑天雙腿。
刑天抬腳踢中劍身,震得素女翻轉十幾個跟頭,嬌。喘籲籲。刑天大步上前,哪容素女喘息,舉刀再砍。素女勉力躲避。
刑天大刀連續砍殺,刀光閃閃,風聲嗚嗚,懾人魂魄。素女仗著身子輕巧,躍步在刀光中閃躲,沒有還擊的機會。刑天連劈幾刀。頓時險象環生,素女已是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