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土隻待衝突進一步激化,再報告黃帝,行施下一步圍殲計劃。不料宮使匆匆來到,宣黃帝詔令。後土心想:衝突既起,再熄滅就難了,趁火加柴,讓火燒得更大些。
後土隨宮使進了靈宮。
後土來到黃帝身邊,不等黃帝問就稟道:“薑水發十萬甲兵。所有甲兵皆身穿紅衣紅甲,騫紅旗,褻瀆神靈,有悖人倫,違背民願,被常先拒之城外。”後土看黃帝麵龐冷峻,付度:黃帝對此做法一定不滿意。事已至此,隻有接著往下做。便按著自己設計的路數往下說:“他們圍了有熊,正在攻城。炎帝之心,昭然若揭。我們應速調具茨山大鴻十萬兵將,與城中守軍裏應外合,一舉消弭禍亂,還有熊一個清靜,讓先帝平安升天。”
黃帝堅定地說:“不可!手足相殘,招致神州禍亂,於國於民何益?如有一線轉機,也要努力爭取。應誠信接待薑水諸將。”黃帝向後土施了一禮,又說:“先生是個明白人,應該深諳此層道理。我重孝在身,守在父帝身旁,不便外出,你和百官迎接炎帝進城。請轉告兄長:城內地方狹窄,容不下十萬兵馬。大軍駐紮城外祭奠。眾將可隨炎帝進城。此事幹係重大,不可掉以輕心,更不能有非常之想。拜托了!”
黃帝的一席話,使得後土的全盤計劃落空,激情一落千丈。後土諾諾出了靈宮,心中又萌生希望:到城頭上看形勢再行定奪。
後土帶領一班文武官員,來到南天門。常先、泰山、左徹與刑天鬥得正酣。後土看了陣勢,心裏涼了半截,暗自嘀咕:泰山一柄金斧,殺遍天下無敵手;常先、左徹皆是有名上將。三將不敵刑天一人。消滅炎帝並非易事。黃帝深謀遠慮,非我等可比。隻有按黃帝旨意行事。
後土登上城頭,手持黃帝令旗,亮開喉嚨喊:“諸將不要鬥了!攝政王有令:請薑水帝魁隗入城!”
泰山、常先、左徹收了武器,退向一邊。刑天住了手,仍手持大刀,虎視眈眈地盯著後土。後土走到城垛邊,向城外炎帝拱手施禮說:“後土迎接來遲,望薑水帝恕罪!請大軍後退一箭之地,容後土和百官出城迎接。”
炎帝見後土親自到來,消了口氣。再則,城內有準備,有熊城一時半會也難攻下。大鴻的十萬大軍駐紮在具茨山,隨時即可馳援……炎帝正在衡量得失,熒惑悄聲說:“行使第二套方案。”炎帝頷首會意,下令軍士後退五百步。
常先打開城門,後土一行人來到炎帝麵前,躬身施禮:“恭請薑水帝入城。”
炎帝冷言道:“迎接倒無所謂,把大帝長子拒之門外,卻不知誰人主持大祭!”下令,“灼天、朱明,帶領大軍在城外安營紮寨,諸將軍隨我入城祭奠。”
炎帝飛揚跋扈,後土胸中氣湧,有心收拾炎帝,道:“百官祭奠,諸侯入城,進得有熊城門,都是一步三鞠躬,五步一磕頭,拜到靈宮。下官認為:你身為長子,更應至敬、至誠、至孝,做百官的典範。”
炎帝心想:南天門離開明殿五裏之遙,五步一磕頭,磕到開明殿,將軍們累的腰疼腿酸,哪裏還有力氣助我登基。拒絕吧,找不到恰當的理由。於是目視熒惑,讓他想辦法編排借口。
熒惑小眼睒了睒,說:“此乃正理,大帝禮應叩拜至靈宮。”
炎帝從熒惑的眼神中,看出熒惑成竹在胸。於是和諸將下了馬,進了城門,果然一步三鞠躬,五步一磕頭。身後的千員戰將,仿效炎帝,亦步亦趨,招惹的大街兩旁的百姓圍觀,指指點點,評短論長。
熒惑等待千員戰將,全部進入有熊城內,悄悄來到刑天身邊。刑天緊跟炎帝,晃著高大的身軀,三拜一叩,動作認真,一絲不苟。當刑天伏身之時,熒惑也跪下去,附在刑天耳邊,低言說了幾句話。刑天忽然跳起身,似隻發怒的虎,暴睜雙目,大吼:“兄弟們!別磕了,搶占開明殿,擁大帝登基!”接過小校送來的大刀,搶步開道。眾將哇哇叫著:“擁大帝登基!”爬起來,拔出武器,跟著刑天,烈火一樣撲向開明殿。
狂妄的吼喊聲,充斥有熊城。
跟隨後土的一名將官,上前阻攔,被刑天一刀斬做兩截。後土急忙退避。那些巡城的兵將,已見過泰山敗北,誰還敢上前攔截。嚇得大街兩旁圍觀的百姓,攜老扶幼,慌慌張張躲進院內,緊閉大門。
炎帝被眾將簇擁著,騰雲駕霧般衝到開明殿前,卻見開明殿三百六十層白玉石台階上,橫空懸著道黃金詔書。炎帝和眾將不由地停下腳步。
華蓋童子揚長而去,倏忽不見了蹤影。
黃帝歸心似箭,上了飛黃,向岐伯、俞跗說:“暫失陪!我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