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人物簡介
?傳說?故事
?沛公起兵
?楚漢戰爭
?九裏山之圍
?稱帝建漢遷都長安
?在位政績
?身中流矢拒治歸天
?《大風歌》
?相關成語
?後妃子女
?《大風歌》
?相關成語
?後妃子女
人物簡介
[編輯本段]
西漢高祖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國統一天下之前的35年,死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位七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豐縣)中陽裏人,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秦時曾做過泗水亭長。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因為被項羽立為漢王,所以在戰勝項羽後建國時,國號定為“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為了和後來劉秀建都洛陽的“漢”區別,曆史上稱為“西漢”。
【不愛讀書也不愛勞動】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後,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裏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縣裏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鹹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麵,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這個事情和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哥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和呂氏結婚】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名叫呂雉。呂公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後來到了沛縣定居,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將他盛情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後,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後曆史上有名的呂後。漢惠帝劉盈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她嫁給了張敖。
傳說?故事
[編輯本段]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沛公起兵
[編輯本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製,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和叔叔項梁,他們在吳中(現在江蘇的吳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後,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過幾次戰役,劉邦步步西進,最後終於兵臨城下,到達了鹹陽東邊不遠處的灞上(現在西安東),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隻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王朝至此滅亡。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立足關中】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鹹陽城,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劉邦將軍隊撤退到了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製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範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隻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最後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丟下劉邦,就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並無稱王野心,並於項伯約成兒女親家。項伯當天夜裏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穀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隻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麵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內赴宴,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
楚漢戰爭
[編輯本段]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十二月,項羽揮軍破函穀關,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羽入鹹陽。春,項羽表麵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製劉邦。劉邦隻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痹項羽。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初戰彭城: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聯軍56萬一舉攻占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3萬奔襲,殲聯軍3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爭奪成皋: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托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黥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餘。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範增,不用其謀,迫使範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