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雷霆手段下來,整個北方的官紳士族頓時就全部都安靜了。
他們沒有辦法不安靜,因為作為他們利益的代言人在這一次的風潮中,幾乎被朱棣給一網打盡了。
剩下的還在位的官員,要麼就與他們的利益無關,要麼就選擇了明哲保身一言不發。
沒有了朝堂官員的呼應,地方上的士紳也就等於失去了發聲的喉舌。
再加上政務院派出的國子監學子直接進入各州府鄉間地頭,向百姓宣傳解釋政策,又讓他們沒有了煽動民眾的機會。
如此一來,地方官紳,再也無力反抗朝廷推行的官紳一體納糧之策。
解決了官紳一體納糧之後,大明的稅賦再次猛增。
據政務院統計司預估,永樂六年的大明全國稅賦收入,應該能突破五千萬兩白銀的大關。
國庫的充實對朱棣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大明現在需要花銀子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僅僅是設在西山新城的大明科技研發中心,如今每年都要投入超過千萬兩的白銀。
當然,這些投入也沒有白費,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成果,讓朱棣覺得這銀子花的十分有價值。
進入永樂六年的七月,朱棣的後宮再次傳出喜訊。
四位嬪妃中的兩位,在一個月內先後有了身孕,這就意味著,朱棣的後宮中明年又會添上兩位皇子或者公主。
然而,後宮中的喜訊還不是朱棣最開心的,讓他最開心的是,位於西山新城的蒸汽機研究所再次給了他一個巨大的驚喜。
自從蒸汽戰船研發中心搬去南方之後,留在西山新城這邊的蒸汽機研發中心,就把精力全部投入了蒸汽機車的研究中。
一群工匠,居然就憑著朱棣畫出的草圖和大概的說明,硬是花了兩年時間,就成功製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機車。
按照朱棣一開始就給出的設定,這蒸汽機車實際上就是後世的蒸汽火車。
朱棣在檢驗了第一台蒸汽機車的成果以後,當即下令政務院的交通司,開始營建從順天府到北通州之間的鐵路。
順天府到北通州,實際上走官道也隻需要數十裏,但是這數十裏卻成了南北貨運中最繁忙的一段路程。
從南方順著運河運來的大宗貨物,全部都要在北通州上岸,然後從陸路運往京師。
可以說,這短短的幾十裏距離,卻是整個大明運輸壓力最大的地方。
哪怕是前兩年用水泥重新鋪設了這一段官道,但依舊在無數裝載重物馬車的碾壓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道路破損的情況。
所以,朱棣將大明的第一條鐵路就選在了北平和北通州之間的這一段路上。
以如今西山新城的鋼材產量,已經足以支撐一條幾十裏長的鐵路的建設了。
而且,因為需求暴漲,如今大明的民間鋼鐵產量也是在不停增加的。
於是,隻用了短短數月時間,在大明就出現了第一條鐵路。
而經過改良後的第二代蒸汽機車,從此就擔負起了北平與北通州之間的運輸重任。
短短一條幾十裏的鐵路,蒸汽火車每日可以來回十數次,每一次都可以運輸數十萬斤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