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和王仁等人看到朱棣的新計劃後不由得有些發愣。
但是仔細一想之後,卻也覺得朱棣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還有不少的好處。
用繳納保證金的方式,其實就可以對想要出海殖民的人做出第一輪的篩選,選出那些有足夠財力支撐的對象來實施海外殖民。
所以,他們幾人思量了一番之後,也覺得朱棣的新計劃其實並沒什麼問題,既設置了門檻同時還能為國庫增加一些收入。
於是,在永樂三年元月底的時候,朱棣宣布第二輪殖民計劃正式啟動。
與上次不一樣的是,第二批殖民武官不僅需要繳納不菲的保證金,而且在練軍結束後還將被送至遙遠的舊港宣慰司附近去進行殖民。
即便是如此,報名想要參加第二輪殖民的人數也依舊是多如過江之鯽。
短短半個月,報名的人數就突破了五百,而這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各個衛所的高級軍官。
對於衛所高級軍官參與殖民活動,朱棣是非常支持的。
他甚至他還鼓勵這些衛所高級軍官能夠從自己所在衛所中選擇士卒來組建自己的殖民軍隊。
如此一來,又可以縮減很大一部分的衛所軍的規模了。
特別要提出的是,在第二批報名參加殖民武官的人當中,還出現了朱棣的兩個兄弟。
二哥秦王朱樉和老七齊王朱榑。
原本秦王朱樉是根本不願意出海去受罪的。
但是在聽到朱棡將海外國度描述成遍地白銀的時候,朱樉最終還是動心了。
至於齊王朱榑,原本就不是個安分的主。
當時正要輪到他就藩的時候,朱棣就登基了,所以他根本就還沒有機會就藩。
如今他似乎從海外看到了一絲機會,所以也踴躍的跳出來想要參加海外殖民。
對此朱棣依舊是表示支持的。
畢竟大明之外的世界太大了,足夠很多很多的人出去折騰都沒有問題。
永樂三年,三月初一。
朱棣接到安南典威送來的奏折。
典威告訴朱棣,安南全境已經徹底平定,再也沒有任何一支能超過十個人的武裝存在了。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朱棣很開心,這進度遠比他估計的更快一些。
於是,他便直接找來了王仁,與他商量該如何設置安南的統治架構。
一番商量之後,朱棣於三月初三正式頒布了《平安南詔》。
在這封詔書中,朱棣聲稱,此次大明征伐安南是因為安南王室不敬大明,擅啟邊釁,並且勾結大明土司叛亂。
而原本大明並無覆滅安南王室宗祠的打算,但是因為安南王室倒行逆施,導致了在升龍城破時,安南王宮被亂民一把火燒掉,安南王室血脈全部葬身火海。
於是,大明應安南國中百姓集體所請,去安南國國號,改為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一共設十五府三十八州一百八十縣。
大明朝廷將委派各級官員治理交趾布政使司。
從此再無安南國,所有的安南百姓即是大明百姓,大明朝廷將會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