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十八年,長安。
立政殿。
理論上來說,立政殿應該是皇帝的書房。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此時一個虛歲堪堪十二歲,粉雕玉琢、頭上紮著兩個雙環並飾以金釵的女童,便正在皇帝的書房,像是在自己寢殿一樣,趴在地上晃蕩著兩條羊脂玉頸瓶一般的小腿在看書。
而此時立政殿之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也是忽然響起。
一聽這腳步聲,女童就知道,不是自己兄長回來了,就一定是父皇回來了。
她趕緊收好地上的書籍,讓奴婢去放好,而自己則是親自去迎接。
當一條同樣細細的長腿跨過門檻的時候,女童便知道,第一個回來的是自己皇兄。
她的臉上當即露出微笑,並且快速地繞到了一根柱子後麵,打算待會等皇兄過來時從後麵給皇兄一個驚嚇。
年紀看上去最多也就十六歲出頭的少年進到了立政殿之中。
看到平常侍奉女童的奴婢都還在,原本急切的心情,也是稍稍地緩了緩。
他裝作不知道地問道:“兕子你在麼?你們幾個,晉陽公主呢?”
奴婢也很尷尬,她們總不能說,公主現在正躲在柱子後麵呢。
隻能是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少年便裝作知道了不在道:“原來不在啊。虧得皇兄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她呢。算了,既然兕子不在,那皇兄我走了?”
女童一聽是好消息,當即就忍不住直接跳了出來。
“兄長別走啊,兕子在這呢!”
“到底是什麼好事?”
女童一身天青色的衣服,顯得清雅天然,趕緊急切地問道。
其實女童身高已經不矮,按照十一歲的標準身高(實歲),已經有一米四至少。
但為什麼說她還是女童?
因為一個,法律就是這麼規定的,第二個,自然是因為常處深宮,以至於她心性極其單純。
“其實,是有一件好事,再加一件壞事,兕子你是想先聽好事,還是先聽壞事?”
她幾乎不怎麼出宮,除非是父皇帶著她一起出去。
因而,她實在是想不到,自己一直待在宮中會有什麼好事,還有什麼壞事。
便道:“那我先聽好事,不不不,還是先聽壞事!”
十六歲的細腿少年,身形也顯得比較弱不禁風,正是李治。
李治其實不太想先說壞事,不過,想了想,這似乎也算不上是什麼壞事,便道:“壞事就是,以後,兕子你可能都見不到兄長跟父皇了。”
“這怎麼行!兕子要跟兄長還有父皇永遠在一起!”
“為什麼?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兕子不能跟兄長還有父皇永遠在一起?”
她連續追問道。
就差衝上去拉著李治的手搖晃他了。
李治便道:“因為兕子你遲早都是要嫁人的。今天朝會,有人向父皇上奏,要尚你為妻。”
兕子完全不明白什麼是尚她為妻。
因為她感覺這種東西,應該離她很遠。
其實……
李治原本也是這麼以為的,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兕子,的確可以談婚論嫁了。
就是有一點,讓李治無法接受的。
兕子她就算是要嫁人,好歹也要嫁給一個赫赫的大家族。
韓家,韓新,這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家族,甚至,可能連家族都稱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