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八卦,隻十足好奇。碰到獨特的人、事、物,一定把持不住自己,隨之延展出深究,記錄,寫畫等行為。
也不知道從哪個節點開始——或者並無規律可言,這些行為越來越傾向於個體與個體的彼此介入,我與他或她,話鋒對峙,靈魂撕扯,向著命途的縱深走去。這一趟,稱之為采訪太過正經,說原聲實錄又顯得偽學術……私聊!此二字一出,忽然就有了色香味。
私聊,形式不重要:麵對麵,電話中,微信上;隔空感知,相互揭發,交換靈犀……
重要的是——每一次,我都願意做無邊的漫遊者,體會最私人化的沉溺。
2
人世間,每個人至少有三張麵具——別人眼中的、自我認知的、老天給的。
古希臘還有一種說法,世間的一切都寫在臉上。
我喜歡有儀式感的臉。凜冽歸凜冽。篤定歸篤定。溫暖歸溫暖。孤傲歸孤傲。一張臉的儀式感,竟能把人間冷暖燒成青花瓷,明月夜,錚錚音調和佼佼光芒,讓大海也屏住了呼吸。一張臉的儀式感,是一個人的骨頭在靈魂的親吻下所秉持的形狀。
這張臉,那張臉,提供了另外的可能,另外的地方,另外的哲學。又或者,他們的活法根本就是平庸生活的寄托,是我未竟的英雄夢想。他們用一波三折的人生劇情成就了我的N次角色轉換。我從沮喪和乏味,從過於正常的模式中,一次一次,迫不及待地逃入他們的體係,流熱淚,出冷汗,前者源自心靈,後者發於骨頭。
3
宇宙裏,每個人都是一粒塵埃,以固有的物理性和不確定的人性,走完一生,消散或重聚。
因為是群居動物,塵埃與塵埃,注定要裹挾著,保護著,安慰著,也傷害著。那些擁有良好質感的塵埃,同時擁有稚子的眼睛,赤子的心,無時無刻的善舉,以及身為塵埃卻體現出來的勇氣和仁慈——他們甚至能將整整一個春天全部洗綠,彌漫而起的柔軟,就像相愛的人在愛中。
我喜歡這塵埃,人間樸素的味道。我的前世是塵埃。今生是。來世——除了塵埃,還有什麼值得我是?
4
人類的聽閾,從最低音每秒振動十六次到最高音每秒振動兩萬次。因為聽見,醉於天籟;因為聽見,困於嘈雜——耳朵是不會關門的。
就在這天籟與嘈雜之間,我們私聊著。從古典主義的澄明、現實主義的鋒利到理想主義的美夢,私聊是我們的齒輪,牧歌和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