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圓融者的職業精神熠熠生輝(1 / 3)

——成為職場達人所必備的九條職業素養

1、敬業,用心做好在職的每一天

⊙齊格勒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凡事得過且過,不忠誠敬業,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用心做好在職的每一天,就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

在21世紀激烈的職場競爭中:

怎樣才能被上司委以重任?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如何讓自己各方麵的優勢得以更好地發揮?

……

一係列的問題困惑著渴望成功的職場人士。其實,關於這些問題,本節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敬業,用心做好在職的每一天!

敬業,顧名思義就是敬重並重視自己的工作,且為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敬業最重要的內涵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工作職責的重視和對事業的熱愛,以及由此產生的為了事業而積極奉獻的精神、對事業的責任心和進取心、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對團體組織的盡心盡力和對自己的嚴格自律。

敬業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拜的一種精神。

東芝株式會社的前社長士光敏夫對職員的敬業精神要求特別高,他說:“為了事業的人請來,為了薪水的人請走。”真正具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在組織麵臨困境時,也會和組織風雨同舟、患難與共;而心裏隻有薪水的人心中有的隻是福利和待遇,組織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拍屁股走人。這就是敬業和不敬業的區別。

敬業給我們的不是薪水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是工作本身給我們個人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如今,更多的人早已不是把職業僅僅當作謀利的工具,而是將職業與自己的生命追求緊緊聯係起來,懷有感恩、忠誠、負責、積極、主動、協作、服務、進步、超越之心,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責小而鬆懈,不以薪少而放任,把工作過程本身看成是全心投入的回報,而不刻意追求別的回報……這些卓越的敬業者正在那些平凡的崗位上閃光!

許輝,科龍電器設備廠的開拓職員之一。二十幾年來,他兢兢業業地工作,以廠為家,用心血和汗水推動了這個企業的發展。

許輝剛進廠時隻是一名普通的技工。雖然職位低,但他卻對自己嚴格要求,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質量上更是嚴格把關,不讓一件有瑕疵的產品在他的手中產生。

作為一名技工人員,加班加點趕任務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由於客戶要得急,公司命令職員必須在合同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否則就要扣工資。接到任務後,很多同事都抱怨連天:

“又讓加班,我快受不了了。”

“加班就加班吧,問題是又沒有多少加班費,這種班加得太沒勁!”

“本來就沒有多少錢,完不成還扣工資,太過分了吧?”

聽著大家的抱怨,許輝隻是默默地工作。許輝這種態度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許輝,你怎麼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啊?你不會是喜歡加班吧?”

“就是啊,每次你都這樣,從沒見你說過一句抱怨的話,太奇怪了!”

看著大家好奇的眼光,許輝幽默地笑著說道:“我又不是神仙,怎麼會喜歡加班呢?”

但他轉而又很嚴肅地說:“加班是工作的需要,我們應該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隻有企業發展了,我們的腰包才會鼓起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嗯,許輝說得有道理!”聽了他的話,大家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見大家心有所動,許輝又趁機說道:“咱們有抱怨的工夫,還不如多幹點兒活呢,對吧?”

“對,對,趕緊去幹活。”受到啟發和教育的眾人紛紛回到工作崗位忙碌起來。

許輝就是這樣,在工作上毫無怨言。別人幹不了的活找他,他一邊手把手地教,一邊用心掂量任務的數量。時間短、任務重時,他總是擔起重任,常常幾天幾夜吃住在廠裏,在技術和業務上為公司領導分憂,為一線職員承擔生產任務。然而,他卻從來沒有因此而計較過報酬和回報。現在,許輝已經成為公司的骨幹人員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在你的手中。

作為組織的一員,拿著組織的薪水,就應該把組織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站在組織的立場上,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得到上司的青睞,否則隻會落於平庸。

“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一個人即使能力無人能比,可是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也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阿爾伯特·哈伯德如是說。

每個人都應該磨煉和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因為無論將來在什麼位置、做什麼工作,敬業精神都是我們走向成功最寶貴的財富。

在很多情況下,能力不足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種敬業的精神。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盡職盡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重視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件事都當作鍛煉的機會,付出耐心和細致,一點一滴地積累,在出現問題時勇於擔當,積極解決,你就會發現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

職場圓融觀

聰明的職員懂得做組織最需要的人。作為敬業的職員,他們在不需要上司吩咐與交代的情況下,就能自動自發地完成任務,對工作精益求精,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組織創造利潤。這樣的職員才會被上司重視、重用,才能為上司所信賴,從而成為組織不可或缺的人物。

2、專業,讓自己成為行業的尖兵

⊙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們的服務、產品、工作質量,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係著集體和個人利益。要做一個優秀的職員,就必須做到專業,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且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爭做行業的尖兵。

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曾經說過:“如果你能專注地製作好一枚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

對一個領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對100個領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強得多。一個擁有一項專業技能的人,要比那種樣樣不精的多麵手更容易獲得成功。一個圓融做事的人,應當專注於自己的職業,隨時注意自己的缺陷,並設法彌補,不斷追求專業技能上的進步,讓自己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反之,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想做,要顧到這個,又要想到那個,事事隻求“將就一點”,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重慶煤炭集團永榮電廠的羅國洲是一名有30年工齡的普通而不平凡的職員,從燒鍋爐到司爐長、班長、大班長,至今他仍深情地愛著陪伴他成長的鍋爐運行崗位。就是在這個崗位他當上了鍋爐技師,成為國內聞名的“鍋爐點火大王”和“鍋爐找漏高手”;就是這個崗位,讓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師的榮耀和自豪。

羅國洲有一副聽漏的“神耳”,隻要圍著鍋爐轉上一圈,就能通過爐內的風聲、水聲、燃燒聲和其他聲音,準確地判斷出鍋爐受熱麵是哪個部位管子有泄漏聲;往表盤前一坐就能在各種參數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判斷出那個部位有泄漏點。

除了找漏,羅國洲還練就了一手鍋爐點火、鍋爐燃燒調整的絕活。在用火、壓火、配風、啟停等方麵,他都有獨到見解。鍋爐飛灰回燃不暢,他提出技術改造和加強投運管理建議,實施後使飛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鍋爐熱效率提高了4%,為企業每年節約32萬元。針對鍋爐傳統運行除灰方式存在的問題,羅國洲提出“恒料層”運行,經實施,解決了負荷大起大落問題,使標煤耗下降0.4克/千瓦時,年節約200多萬元。

羅國洲學曆不高、工種一般、職務很低,但他卻成為社會公認的技術能手和創新能手,他的成長經曆給我們的啟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無論我們做什麼工作,都要認真鑽研業務技能,讓自己成為崗位上的專家。

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們的服務、產品、工作質量,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係著集體和個人利益。要做一個優秀的職員,就必須做到專業,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且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爭做本行業的尖兵。

如今,組織想要的就是專業的職員。如果想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員,你就要把做組織的“專家職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斷激勵自己提高業務素質。從細節做起,從現在的工作做起,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當作是樂隊的指揮,把工作當作藝術作品去完成。

相信很多人都曾為一個問題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為什麼成就總是遠遠落後於他人?”

對此,我們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應該先問問自己:

“自己是否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進的道路上?”

“自己是否像畫家仔細研究畫布一樣,仔細研究職業領域的各個細節問題?”

“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麵,或者為了給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你認真閱讀過專業的書籍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你正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正朝著讓自己成為組織“專家職員”的方向努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就是你無法取勝的原因。如果想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員,你就要練就自身完美的專業技能,因為這是你作為一名職員的本分。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隻要想在該行業中站穩腳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並且還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

任何一個人隻要擁有別人不可替代或超越的能力,他的地位就會變得十分穩固。有一位企業家這樣說過:當你比別人強一點點時,別人會嫉妒你;當你比別人強一截時,別人就會羨慕你;當你比別人強一大段時,別人就會向你看齊。好比微軟這樣一流的企業一樣,每一項舉措後來都被奉為業界的標準。這充分說明,如果你想擁有核心競爭力,就要超出別人很多,或者,你能夠持續比別人強一點點。

職場圓融觀

專業的本質就在於你不斷完善專業技能,達到藝術的境界。正如馬丁·路德金說的:“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麼他就應該學會用米開朗琪羅繪畫、貝多芬譜曲、莎士比亞寫詩那樣的心情清掃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於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會對他注目讚美:‘瞧,這兒有一位偉大的清潔工,他的活兒幹得真是無與倫比!’”

3、踏實,做事從不計較大小得失

⊙假如你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那麼絕不會空空洞洞地度過一生。

踏實是職場人士所必備的素質,也是實現夢想、成就一番事業的關鍵因素。

如果給你一張報紙,然後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折,對折,再對折,不停地對折。當你把這張報紙對折了51萬次的時候,你猜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一個冰箱那麼高或者兩層樓那麼高,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過計算機的模擬,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像一個奇跡?為什麼看似毫無區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換句話說,這種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其實,這樣的動作和事情每個人都會做,卻又不屑於做,它們貫穿於整個日常生活,甚至很多人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動作,自己都不記得。比如你每天都會把垃圾袋帶出去扔掉,你會記得自己是用怎樣的動作扔掉的嗎?這也正像全世界都談論“變化”“創新”等時髦的概念,卻把“踏實”給忘記了一樣。“踏實”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含義的“踏實”了嗎?如果沒有,那麼你就不是優秀的職員。

無論多麼平凡的小事,隻要從頭至尾徹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假如你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那麼絕不會空空洞洞地度過一生。

傳奇人物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被迫輟學,在台灣南部一家米店當小工。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敷衍了事,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他還悄悄觀察老板怎樣經營,學習做生意的本領,因為他總這樣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慶請父親幫他借了200元台幣,以此為本錢,在自己家鄉嘉義開了家小米店。王永慶踏實認真的做事風格又一次得到了體現。小店剛開始經營時困難重重,因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應米。王永慶隻好一家一家登門拜訪,費了很大勁才爭取到幾家住戶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務質量比不上別人,自己的米店就要關門。於是,他特別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於趴在地上把米中的雜物一粒粒揀幹淨。

為了多爭取客戶,他心甘情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他的服務態度很快為他贏得了更多客戶,米店業務逐漸開展起來了。

不久,王永慶又開設了一家小碾米廠,由於他處處留心,經營水平日漸提高,再加上他勤快能幹,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堪稱克勤克儉,因此他的業務範圍逐漸拓寬……

王永慶的發跡使他成為台灣的傳奇人物。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他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無難事”。

王永慶有一次在美國華盛頓企業學院演講時,談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曆。他說:“先天環境的好壞,並不足為奇,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之努力。”

腳踏實地是一個職場人士所必備的素質,也是實現加薪升職、成就一番事業的關鍵因素,自以為是、自高自大是腳踏實地工作的最大敵人。你若時時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處處表現得比別人聰明,那麼你就會不屑於做別人的工作,不屑於做小事、做基礎的事。

因此,每個職場中的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打消投機取巧的念頭,從小事做起,在最基礎的工作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積累雄厚的實力。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腳踏實地的職場圓融者呢?第一,要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基礎的工作,還是高層的管理工作,都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並且任勞任怨,努力鑽研。在工作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成為組織的業務精英。

第二,在工作中,懷有一顆平常心,成功了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不要因為情緒波動而影響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