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2 / 3)

【白雪歌】\\u003d\\u003e齊·徐孝嗣

謝希逸《琴論》曰:“劉涓子善鼓琴,製《陽春》《白雪》曲。琴集曰:《白雪》師曠所作商調曲也。”《唐書·樂誌》曰:“《白雪》,周曲也。”張華《博物誌》曰:“《白雪》者,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也。”高宗顯慶二年,太常言《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今依琴中舊曲,以禦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古今樂府奏正曲之後,皆別有送聲,乃取侍臣許敬宗等和詩以為送聲,各十六節。六年二月,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帝亦製歌辭十六章,皆著於樂府。

風閨晚翻靄,月殿夜凝明。願君早留眄,無令春草生。

【同前】\\u003d\\u003e梁·朱孝廉

凝雲沒霄漢,從風飛且散。聯翩避幽穀,徘徊依井幹。既興楚客謠,亦動周王歎。所恨輕寒早,不迨陽春旦。

【白雪曲】\\u003d\\u003e唐·僧貫休

列鼎佩金章,淚眼看風枝。卻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兒。負米無遠近,所希鬥■歸。為人無貴賤,莫學雞狗肥。斯言如不忘,別更無光輝。斯言如或忘,即安用人為。

【神人暢】\\u003d\\u003e唐堯

《古今樂錄》曰:“堯郊天地,祭神座上有響,誨堯曰:‘水方至為害,命子救之。’堯乃作歌。”謝希逸《琴論》曰:“《神人暢》,堯帝所作。堯彈琴感神人現,故製此弄也。”

清廟穆兮承予宗,百僚肅兮於寢堂。醊禱進福求年豐,有響在坐,敕予為害在玄中。欽哉皓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寫中宮。

【思親操】\\u003d\\u003e虞舜

《古今樂錄》曰:“舜遊曆山,見烏飛,思親而作此歌。”謝希逸《琴論》曰:“舜作《思親操》,孝之至也。”

陟彼曆山兮進嵬,有鳥翔兮高飛。瞻彼鳩兮徘徊,河水洋洋兮青泠。深穀鳥鳴兮鶯鶯,設羒張羋兮思我父母力耕。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當安歸。

【南風歌二首】\\u003d\\u003e虞舜

《古今樂錄》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反彼三山兮商嶽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有黃龍兮自出於河,負書圖兮委蛇。羅沙案圖觀讖兮閔天嗟嗟,擊石拊韶兮淪幽洞微,鳥獸蹌蹌兮鳳皇來儀,凱風自南兮喟其增歎。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湘妃】\\u003d\\u003e唐·劉長卿

《山海經》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璞雲:“天帝之女,處江為神,即《列仙傳》所謂江妃二女也。”劉向《列女傳》曰:“帝堯之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堯以妻舜於媯沬。舜既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舜死於蒼梧,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湘中記》曰:“舜二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韓愈《黃陵廟碑》曰:“秦博士對始皇帝雲:湘君者,堯之二女舜妃者也。劉向鄭玄亦皆以二妃為湘君。而《離騷》《九歌》既有《湘君》,又有《湘夫人》,王逸以為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人乃二妃,璞與逸俱失也。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謂娥皇為君,女英為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禮有小君,明其正自得稱君也。”按《琴操》有《湘妃怨》,又有《湘夫人》曲。

帝子不可見,秋風來暮思。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同前】\\u003d\\u003e唐·李賀

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蓋湘水。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湘妃怨】\\u003d\\u003e唐·孟郊

南巡竟不返,帝子怨逾積。萬裏喪蛾眉,瀟湘水空碧。冥冥荒山下,古廟收貞魄。喬木深青春,清光滿瑤席。搴芳徒有薦,靈意殊脈脈。玉佩不可親,徘徊煙波夕。

【同前】\\u003d\\u003e陳羽

二妃怨處雲沈沈,二妃哭處湘水深。商人酒滴廟前草,蕭颯風生斑竹林。

【湘妃列女操】\\u003d\\u003e鮑溶

有虞夫人哭虞後,淑女何事又傷離。竹上淚跡生不盡,寄哀雲和五十絲。雲和經奏鈞天曲,乍聽寶琴遙嗣續,三湘測測流急綠。秋夜露寒蜀帝飛,楓林月斜楚臣宿。更疑川宮日黃昏,暗攜女手殷勤言,環珮玲瓏有無間。終疑既遠雙悄悄,蒼梧舊雲豈難召,老猿心寒不可嘯。目眄眄兮意蹉跎,魂騰騰兮驚秋波。曲一盡兮憶再奏,眾弦不聲且如何。

【湘夫人】\\u003d\\u003e梁·沈約

瀟湘風已息,沅澧複安流。揚蛾一含睇,娟好且修。捐玦置澧浦,解珮寄中洲。

【同前】\\u003d\\u003e王僧孺

桂棟承薜帷,眇眇川之湄。白蘯徒可望,綠芷竟空滋。日暮思公子,銜意嘿無辭。

【同前】\\u003d\\u003e唐·鄒紹先

楓葉下秋渚,二妃愁渡湘。疑山空杳藹,何處望君王。日落水雲裏,油油心自傷。

【同前】\\u003d\\u003e李頎

九嶷日已暮,三湘雲複愁。窅靄羅袂色,潺湲江水流。佳期來北渚,捐玦在芳洲。

【同前】\\u003d\\u003e郎士元

蛾眉對湘水,遙哭蒼梧間。萬乘既已歿,孤舟誰忍還。至今楚山上,猶有淚痕斑。南有涔陽路,渺渺多新愁。昔神降回時,風波江上秋。彩雲忽無處,碧水空安流。

【襄陵操】\\u003d\\u003e夏禹

一曰《禹上會稽》。《書》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古今樂錄》曰:“禹治洪水,上會稽山,顧而作此歌。”謝希逸《琴論》曰:“夏禹治水而作《襄陵操》。”《琴集》曰:“《禹上會稽》,夏禹東巡狩所作也。”

嗚呼,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谘。三過吾門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煩下民。

【霹靂引】\\u003d\\u003e梁·簡文帝

謝希逸《琴論》曰:“夏禹作《霹靂引》。”《樂府解題》曰:“楚商梁遊於雷澤,霹靂下,乃援琴而作之,名《霹靂引》。”未知孰是。

來從東海上,發自南山陽。時聞連鼓響,乍散投壺光。飛車走四瑞,繞電發時祥。令去於斯表,殺來永傳芳。

【同前】\\u003d\\u003e隋·辛德源

出地聲初奮,乘乾威更作。雲銜天笑明,雨帶星精落。碎枕神無繞,震楹書自若。側聞吟白虎,遠見飛玄鶴。

【同前】\\u003d\\u003e唐·沈佺期

歲七月火伏而金生,客有鼓瑟於門者,奏霹靂之商聲。始■羽以騞砉,終扣宮而砰駖。電耀耀兮龍躍,雷闐闐兮雨冥。氣嗚唅以會雅,態歨翕以橫生。有如驅千旗,製五兵,截荒虺,斮長鯨。孰與廣陵比意,別鶴儔精而已。俾我雄子魄動,毅夫發立,懷恩不淺,武義雙輯。視胡若芥,剪羯如拾。豈徒慨慷中筵,備群娛之翕習哉!

【箕子操】\\u003d\\u003e殷·箕子

一曰《箕子吟》。《史記》曰:“紂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乃披發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古今樂錄》曰:“紂時,箕子佯狂,痛宗廟之為墟,乃作此歌,後傳以為操。”《琴集》曰:“《箕子吟》,箕子自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