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3 / 3)

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清晨對鏡冶容色,意欲取郎千萬金。

【同前】\\u003d\\u003e李端

襄陽堤路長,草碧楊柳黃。誰家女兒臨夜妝,紅羅帳裏有燈光。雀釵翠羽動明璫,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賈生十八稱才子,空得門前一斷腸。

【雍州曲三首】\\u003d\\u003e梁·簡文帝

《通典》曰:“雍州,襄陽也。《禹貢》荊河州之南境,春秋時楚地,魏武始置襄陽郡,晉兼置荊河州。宋文帝割荊州置雍州,號南雍。魏、晉以來,常為重鎮,齊、梁因之。”

【南湖】

南湖荇葉浮,複有佳期遊。銀綸翡翠鉤,玉舳芙蓉舟。荷香亂衣麝,橈聲送急流。

【北渚】

岸陰垂柳葉,平江含粉堞。好值城傍人,多逢蕩舟妾。綠水濺長袖,浮苔染輕楫。

【大堤】

宜城斷中道,行旅極留連。出妻工織素,妖姬慣數錢。炊彫留上客,貰酒逐神仙。

【大堤曲】\\u003d\\u003e唐·張柬之

南國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床翠羽帳,寶補襪蓮花炬。魂處自目成,色授開心許。迢迢不可見,日暮空愁予。

【同前】\\u003d\\u003e楊巨源

二八嬋娟大堤女,開壚相對依江渚。待客登樓向水看,邀郎卷幔臨花語。細雨濛蒙濕芰荷,巴東商侶掛帆多。自傳芳酒涴紅袖,誰調妍妝回翠娥。珍簟華燈夕陽後,當壚理瑟矜纖手。月落星微五鼓聲,春風搖蕩窗前柳。歲歲逢迎沙岸間,北人多識綠雲鬟。無端嫁與五陵少,離別煙波傷玉顏。

【同前】\\u003d\\u003e李白

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淚向南雲滿。春風複無情,吹我夢魂亂。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同前】\\u003d\\u003e李賀

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大堤行】\\u003d\\u003e孟浩然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遊女矜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

【三洲歌】

《唐書·樂誌》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樂錄》曰:“《三洲歌》者,商客數遊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其舊辭雲:‘啼將別共來。’梁天監十一年,武帝於樂壽殿道義竟留十大德法師設樂,敕人人有問,引經奉答。次問法雲:‘聞法師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雲奉答:‘天樂絕妙,非膚淺所聞。愚謂古辭過質,未審可改以不?’敕雲:‘如法師語音。’法雲曰:‘應歡會而有別離,啼將別可改為歡將樂,故歌。’歌和雲:‘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歡將樂,共來長相思。’舊舞十六人,梁八人。”

送歡板橋彎,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

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原作比目魚,隨歡千裏遊。

湘東酃醲酒,廣州龍頭鐺。玉樽金鏤碗,與郎雙杯行。

右三曲。

【同前】\\u003d\\u003e陳·後主

春江聊一望,細草遍長洲。沙汀時起伏,畫舸屢淹留。

【同前】\\u003d\\u003e唐·溫庭筠

團圓莫作波中月,潔白莫為枝上雪。月隨波動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李娘十六青絲發,畫帶雙花為君結。門前有路輕離別,惟恐歸來舊香滅。

【襄陽蹋銅蹄】\\u003d\\u003e梁·武帝

《隋書·樂誌》曰:“梁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謠雲:‘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白銅蹄,謂金蹄,為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麵縛果如謠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沈約為三曲,以被管弦。”《古今樂錄》曰:“襄陽蹋銅蹄者,梁武西下所製也。沈約又作,其和雲:‘襄陽白銅蹄,聖德應乾來。’天監初,舞十六人,後八人。”

陌頭征人去,閨中女下機。含情不能言,送別沾羅衣。

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

龍馬紫金鞍,翠毦白玉羈。照耀雙闕下,知是襄陽兒。

【同前】\\u003d\\u003e沈約

分手桃林岸,望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

生長宛水上,從事襄陽城。一朝遇神武,奮翼起先鳴。

蹀鞚飛塵起,左右自生光。男兒得富貴,何必在歸鄉。

右六曲。

【采桑度】

《采桑度》一曰《采桑》。《唐書·樂誌》曰:“《采桑》因三洲曲而生,此聲苑也。《采桑度》,梁時作。”《水經》曰:“河水過屈縣西南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晉裏克敗狄於采桑是也。”梁簡文帝《烏棲曲》曰:“采桑渡頭礙黃河,郎今欲渡畏風波。《古今樂錄》曰:“《采桑度》舊舞十六人,梁八人,即非梁時作矣。”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

冶遊采桑女,盡有芳春色。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係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采桑不裝鉤,牽壞紫羅裙。

語歡稍養蠶,一頭養百塸。奈當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采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徒勞無所獲,養蠶持底為。

右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