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右一曲。
【湖就姑曲】
赤山湖就頭,孟陽二三月,綠蔽賁荇藪。
湖就赤山磯,大姑大湖東,仲姑居湖西。
右二曲。
【姑恩曲】
明姑遵八風,蕃謁雲日中。前導陸離獸,後從朱鳥麟鳳凰。
苕苕山頭柏,冬夏葉不衰。獨當被天恩,枝葉華葳蕤。
右二曲。
【采蓮童曲】
泛舟采菱葉,過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侶,齊聲采蓮歌。
東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樂,為持解愁思。
右二曲。
【明下童曲】
走馬上前阪,石子彈馬蹄。不惜彈馬蹄,但借馬上兒。
陳孔驕赭曰,陸郎乘班騅。徘徊射堂頭,望門不欲歸。
右二曲。
【同生曲】
人生不滿百,常抱千歲憂。早知人命促,秉燭夜行遊。
歲月如流邁,行已及素秋。蟋蟀鳴空堂,感悵令人憂。
右二曲。
【神弦曲】\\u003d\\u003e唐·李賀
西山日沒東山昏,旋風吹馬馬踏雲。畫弦素管聲淺繁,花裙?縩步秋塵。桂葉刷風桂墜子,青狸哭血寒狐死。古壁彩虯金帖尾,雨工騎入秋潭水。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
【神弦別曲】\\u003d\\u003e李賀
巫山小女隔雲別,鬆花春風山上發。綠蓋獨穿香逕歸,白馬花竿前孑孑。蜀江風澹水如羅,墮蘭誰泛相經過。南山桂樹為君死,雲衫殘汙紅脂花。
【祠漁山神女歌二首】\\u003d\\u003e王維
張茂先《神女賦序》曰:“魏濟北從事弦超,嘉平中夜,夢神女來,自稱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瓊,東郡人。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後三四日一來,即乘輜輟,衣羅綺。智瓊能隱其形,不能藏其聲,且芬香達於室宇,頗為人知。一旦神女別去,留贈裙衫裲襠。”《述征記》曰:“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瓊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瓊乃絕。後五年,超使將之洛,西至濟北漁山下陷,上,遙望曲道頭,有車馬,似智瓊,果至洛,克複舊好。”唐王勃《雜曲》曰:“智瓊神女,來訪文君。”按《十道誌》雲:“漁山一名吾山。漢武帝過漁山,作《瓠子歌》雲:‘吾山平兮巨野溢’是也。”
【迎神】
坎坎擊鼓,漁山之下。吹洞簫,望極浦。女巫進,紛屢舞。陳瑤席,湛清酤。風淒淒,又夜雨。不知神之來兮不來,使我心兮苦複苦。
【送神】
紛進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瓊筵。來不言兮意不傳,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駕兮儼欲旋。倏雲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潺。
【祠神歌】\\u003d\\u003e王叡
【迎神】
蓪草頭花椰葉裙,蒲葵樹下舞蠻雲。引領望江遙滴酒,白蘯風起水生文。
【送神】
棖棖山響答琵琶,酒濕青莎肉飼鴉。樹葉無聲神去後,紙錢灰出木綿花。
【西曲歌上】
《古今樂錄》曰:“西曲歌有《石城樂》《烏夜啼》《莫愁樂》《估客樂》《襄陽樂》《三洲》《襄陽蹋銅啼》《采桑度》《江陵樂》《青陽度》《青驄白馬》《共戲樂》《安東平》《女兒子》《來羅》《那嗬灘》《孟珠》《樂藥》《夜度娘》《長鬆標》《雙行纏》《黃督》《黃纓》《平西樂》《攀楊枝》《尋陽樂》《白附鳩》《拔蒲》《壽陽樂》《作蠶絲》《楊叛兒》《西烏夜飛》《月節折楊柳歌》三十四曲。《石城樂》《烏夜啼》《莫愁樂》《估客樂》《襄陽樂》《三洲》《襄陽蹋銅蹄》《采桑度》《江陵樂》《青驄白馬》《共戲樂》《安東平》《那嗬灘》《孟珠》《翳樂》《壽陽樂》並舞曲。《青陽度》《女兒子》《來羅》《夜黃》《夜度娘》《長鬆標》《雙行纏》《黃督》《黃纓》《平西樂》《攀楊枝》《尋陽樂》《白附鳩》《拔蒲》《作蠶絲》並倚歌。《孟珠》《翳樂》亦倚歌。按西曲歌出於荊、郢、樊、鄧之間,而其聲節送和與吳歌亦異,故□其方俗而謂之西曲雲。”
【石城樂】
《唐書·樂誌》曰:“《石城樂》者,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嚐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作此曲。《古今樂錄》曰:“《石城樂》,舊舞十六人。”
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
陽春百花生,摘插環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
布帆百餘幅,環環在江津。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餘。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吹黃檗藩,惡聞苦離聲。
右五曲。
【烏夜啼八曲】
《唐書·樂誌》曰:“《烏夜啼》者,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征還慶大懼,伎妾夜聞烏夜啼聲,扣齋閣雲:‘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兗州刺史,因此作歌。故其和雲:‘夜夜望郎來,籠窗窗不開。’今所傳歌辭,似非義慶本旨。”《教坊記》曰:“《烏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義康有罪放逐,行次潯陽;江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留連飲宴,曆旬不去。帝聞而怒,皆囚之。會稽公主,姊也,嚐與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達其旨,躬止之。主流涕曰:‘車子歲暮,恐不為階下所容!’車子,義康小字也。帝指蔣山曰:‘必無此,不爾,便負初寧陵。’武帝葬於蔣山,故指先帝陵為誓。因封餘酒寄義康,且曰:‘昨與會稽姊飲,樂,憶弟,故府所飲酒往,遂宥之。’使未達潯陽,衡陽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至,二王得釋,故有此曲。”按史書稱臨川王義康為江州,而雲衡陽王義季,傳之誤也。《古今樂錄》:“《烏夜啼》,舊舞十六人。”《樂府解題》曰:“亦有《烏棲曲》,不知與此同否。”
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曾識。
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讬儂安在間,一去數千裏。
辭家遠行去,儂歡獨離居。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
可憐烏臼鳥,強言知天曙。無故三更啼,歡子冒闇去。
鳥生如欲飛,二飛各自去。生離無安心,夜啼至天曙。
籠窗窗不開,蕩戶戶不動。歡下葳蕤籥,交儂那得往。
遠望千裏煙,隱當在歡家。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
巴陵三江口,蘆荻齊如麻。執手與歡別,痛切當奈何。
右八曲。
【同前】\\u003d\\u003e梁·簡文帝
綠草庭中望明月,碧玉堂裏對金鋪。鳴弦撥捩發初異,挑琴欲吹眾曲珠。不疑三足朝含影,直言九子夜相呼。羞言獨眠枕下淚,讬道單棲城上烏。
【同前】\\u003d\\u003e劉孝綽
鶤弦且輟弄,鶴操暫停徽。別有啼烏曲,東西相背飛。倡人怨獨守,蕩子遊未歸。忽聞生離曲,長夜泣羅衣。
【同前二首】\\u003d\\u003e北周·庾信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聲舞態異《前溪》。禦史府中何處宿眞洛陽城頭那得棲。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詎不自驚長淚落,到頭啼烏恒夜啼。
桂樹懸知遠,風竿詎肯低。獨憐明月夜,孤飛猶未棲。虎賁誰見惜,禦史詎相攜。雖言入弦管,終是曲中啼。
【同前】\\u003d\\u003e唐·楊巨源
可憐楊葉複楊花,雪淨煙深碧玉家。烏棲不定枝條弱,城頭夜半聲啞啞。浮萍搖蕩門前水,任羒芙蓉莫墮沙。
【同前】\\u003d\\u003e李白
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同前二首】\\u003d\\u003e顧況
玉房掣鎖聲翻葉,銀箭添泉繞霜堞。畢逋發刺月銜城。八九雛飛其母驚。此是天上老鴉鳴,人間老鴉無此聲。搖雜佩,耿華燭,良夜羽人彈此曲,東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鴉啼。昔人何處為此曲,今人何處聽不足。城寒月曉馳思深,江上青草為誰綠。
【同前】\\u003d\\u003e李群玉
曾波隔夢時,一望青楓林。有鳥在其間,達曉自悲吟。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同前】\\u003d\\u003e聶夷中
眾鳥各歸枝,烏烏爾不棲。還應知妾恨,故向綠窗啼。
【同前】\\u003d\\u003e白居易
城上歸時晚,庭前宿處危。月明無葉樹,霜滑有風枝。啼澀饑喉咽,飛低凍翅垂。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
【同前】\\u003d\\u003e王建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夜夜夜半當戶啼,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群飛落樹。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風飄雨濕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同前】\\u003d\\u003e張祜
忽忽南飛返,危弦共怨淒。暗霜移樹宿,殘夜繞枝啼。咽絕聲重敘,愔淫思乍迷。不妨還報喜,誤使玉顏低。